学习公社数字图书馆

教育干部、教师的专业资源共享平台

县域教育家培养的宁津实践

来源:德州教育局 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量:0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随着“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和县域教育均衡工作的推进,德州市城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里楼盖好了,为德州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创造了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只有教师成长起来,才能实现德州教育软硬件双提升,真正为学生提供好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受历史、政策及个人多方因素影响,师资断层问题突出、职业倦怠问题凸显,严重制约教育发展。如何推动教师成长,实现学有优教,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曾经,这也是宁津教育面临的严峻考验。2016年初,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索,宁津推出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一场关于培养县域教育家的实践,一个关于推动县域教育发展的实验在这里破题,一张以师德建设为内核,以培养县域教育家为目标,以梯级递进为路径的教师成长蓝图徐徐展开。

正如市教育工会主席刘民生评价的,宁津县的做法为我市培养更多的名师、教育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体现了德州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

让教师找到“最近发展区”

有目标才有方向,但如何精准确立目标?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吸引力——美国学者德温·洛克的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

教育科学理论将教师专业成长分为适应期、准备期、胜任期、提升期、创新期5个阶段,教师在胜任期之前不会产生分层,胜任期之后则会分为两类:一部分会“胜任”到底;另一部分则唤起内在动力,成为优秀教师乃至教育专家。

基于以上理论,宁津县教育局将教师培养划分为校、镇、县3个梯次,呈现“低起点、密台阶、递进式”特点,前两个梯次重点解决准备期、试验期和胜任期的问题,县级梯次则和前两者结合,重点解决提升期及创新期的问题,并为每个梯次制定详尽的“积分制”认定标准,确保教师行有目标、评有依据,搭建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梯级递进式认定平台。

“教师看标准即可明确自己位于哪个梯次,了解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让教师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宁津县教育局局长杨建华说,“如此便能让师德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闪光,唤醒教师主动发展需求,引领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思想。”

同时,3个梯次并非“死水”:校级名师可申报镇级名师,镇级名师可申报县级名师,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动态管理、定期考核,每年认定一次,将符合条件者及时纳入相应梯次培养。

去年以来,宁津县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先后召开县域教师梯级成长现场推进会、调度会、经验交流会、管理者论坛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因地制宜落实,一校一品延伸

“虽说我们制定了70多页的文件,但我们起到的是宏观性引导作用,每个镇街、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体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百花齐放,将梯级递进理念落到实处。”宁津县教育局副局长舒长良说。

宁城街道即是将梯级递进理念“本地化”落实的典型。据宁城教办校长李长青介绍,依据“小步子、高密度”的原则,宁城街道设立宁城优师、宁城特师、宁城名师3个层级,连续得到认定的教师还会得到继续向上推选、认定的机会,切实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

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创设和谐教育环境,围绕教师专业成长这一目标,初步形成教师梯级成长的“1596”模式。

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将校内教师成长分为合格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5个梯级,推动教师螺旋递进式成长。

时集镇虎皮张小学则以“典型培养、示范带动”为发展思路,逐步构建了校本化的教师梯级成长模式。“学校、乡镇、县里规划了清晰的路径,我们只要努力就能进步。 ”该校教师孙洪刚说。

成长共同体争“星级”,一人一艺塑个性

借助名师成长俱乐部等形式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宁津县建立校、镇、县三级成长共同体,校、镇两级成长共同体吸纳校、镇两级有主动成长愿望的一线教师,构建富有乡镇与学校特色的教师成长文化。

目前,时集镇吸纳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组成教师成长俱乐部,每位教师均明确自己的职业特长,制订了3年规划,镇教办对俱乐部成员实行定期总结考评;每周一开展诸如“我和名师结对子”“新老互助一条龙”等活动,为俱乐部注入活力。而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成长驿站”则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倡导让每个教师做最精彩的自己,创新了多彩成长品牌。

以此为基础,县教育局成立县级教师成长联盟,成员以各乡镇教师成长俱乐部负责人和县级特色教师为主,旨在管理水平和专业成长的双重提升。

为提高各级共同体建设水平,共同体建设星级认定标准应运而生,依次认定星级为基础星、发展星、示范星,使教师在相互激励、相互学习中真正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在层级攀升中形成以学校、县域特色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群体。

教师的职业个性是教师成为名师的源头活水。为此,宁津县鼓励教师依据自身特长走个性发展之路,引导各学校建立教师个性工作室,以期形成“一人一艺”的生动局面。

宁城街道东环小学教师纪莹莹成立 “花开筑梦工作室”,以“339式快乐作文”为研究内容,从小学生心理需要出发,以阅读、情境、生活3项活动主线,通过看画说话、解读积淀等9种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实现“快乐作文、作文快乐”的目标。

宁津镇北环小学英语教师傅新艳创立“N+1”英语工作室,改变传统“哑巴式英语”教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音乐、TPR全身反应法等多种元素与英语教材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今,这样的工作室已在宁津县遍地开花。

“立言”促进精神成长,提升职业幸福

通过梯级递进式认定平台、成长共同体建设平台、个性工作室建设平台培养教师,是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的第一阶段,侧重于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职业行为。目前工程已向第二阶段推进,重点在于教师精神成长,提升职业幸福。

为达成这一目标,宁津县采用了“立言”的方式。“立言”一词出自《左传》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可通俗解释为“做学问”。

为实现“立言”这一目标,宁津县教育局设计出书香丰盈心灵、撰写师道反思、展示成功之道3种方法,简称为“读、写、展”,3者前后衔接,缺一不可。

“读”的实践主体为师、生、家长,教师的任务为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学生的任务包括晨读、午诵、晚想;家长则要承担起亲子共读责任。

县第一实验小学发放阅读倡议书,县第二实验中学常向敏老师推广双语阅读,时集镇的李英敏老师策划了“分享阅读分享爱”活动,与同事分享应读书目……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积极投入其中,书香氛围浓烈。

大量的阅读、实践使得教师思想日益丰满,也激发了他们“写”的愿望。教师中写反思文章、写论文、著书立说的多了起来。宁津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方华的微信朋友圈,时常被教师们写的各种教研、感悟刷屏。

展示交流可以实现智慧共生,根据云时代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宁津县构建了两类交流平台。一是构建以“两群一联盟”为代表的教师幸福成长交流新形式。“两群”指教师个性化工作室研究博客群和微信、QQ 交流群,以线上线下共研为主要形式;“一联盟”指以梯级教师成长负责人与特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宁津教师幸福成长共同体。二是构建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推送、网盘共建 资料共享为代表的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和自办刊物以及国家、省、市级宣传支持推介平台,以助推特色提炼,实现智慧 共生共享。

该县创办的阶梯阅读交流群,不设限制,只要喜欢读书的就可以参加,现在已有325人。去年开展了教学研究现场会,对老师所有的特色进行提炼,评出特色课堂、特色微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要让教师成为明师、鸣师,今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不是虚名,而是得到学生的认可。”方华说。

有了好教师才有好教育

县域教育家梯级递进式成长助推工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动发展的诉求被唤醒,构建属于自己的职业品牌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追求。

柴胡店镇共有教职工271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126人,教师老龄化严重。“以前老教师容易缺乏成长动力,现在有了梯级认定、周期考核,我们也不能落在后面。”尤集完全小学教师张桂珍说。今年53岁的她,将简笔画与多媒体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活力,执教的公开课受到一致好评。

“我们的目标是着力培养一支有自主发展意愿、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擦亮宁津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质。 ”舒长良说。

如今在宁津,很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虚心好学,勇于创新,在跟随名师学习过程中开始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各级各类优质课 评选中开始崭露头角;多名青年教师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的课题获得市级以上立项。今年,有一名青年教师入选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团队,实现了宁津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突破。截至目前,宁津县已有3 名教师成长山东省特级教师,2 人成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探索中找到了县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智慧和力量,县域教师的幸福成长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杨建华说。

文章点评: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思者常达

——读县域教育家培养的宁津实践所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读“县域教育家培养的宁津实践”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之一是简要勾勒了宁津县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促进县域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县域教育家培养“3123”战略举措。三个需要,即县域教育家培养是落实中央精神的需要;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一个信仰,即“立言”促进县域教育家精神成长。二个目标,即县域教育家要有教育思想;有自己风格。三个举措,即让县域教育家找到“最近发展区”;因地制宜落实,一校一品延伸;成长共同体争“星级”,一人一艺塑个性。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宁津县围绕着县域教育家项目,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加以设计实施。切口虽小,一旦切入,里面则是风光无限,四通八达,并形成独特的县域教育家培养哲学即,“低起点、密台阶、递进式”作育。

“一切过去,皆为序章。”宁津县域教育家培养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教育、文化、社会要素和培训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县域教育家培养的生命和灵魂,希望宁津县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立足实践、扎根学术、守护思想、服务教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县域教育家培养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宁津特色、宁津风格、宁津气派。

点评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培训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于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