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出现了对教育事业缺乏神圣感、对学生缺少责任感、对自身缺少自律意识、对学术缺少使命感、对学校发展缺少主体意识、对同事缺少团队精神等问题。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关键词]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简介] 袁进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教学改革。(河南郑州450001)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5968(2017)02-0081-02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当前,随着社会改革与发展,受多元化文化的渗透以及价值多元的影响,高校教师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师德师风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事业缺乏神圣感。当前,一些高校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作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对教育事业缺乏神圣感。部分教师教学上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也是照本宣科,一本教案连续用好几年,学科知识内容更新缓慢;还有部分教师无心本职工作,利用大部分时间搞社会兼职赚外快,甚至连学校工作都无暇顾及,精力分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正因为这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无意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严重地损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
2.对学生缺少责任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身为高校教师,如果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不批评教育,不愿多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都是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尤其是在学生出现思想、心理问题后,部分老师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更有部分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漠,甚至歧视,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部分教师缺乏自律意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必要为人师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然而部分高校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对自身没有自律感,难以起到表率作用。个别教师上课不注意言论导向性,言语粗俗;有的教师与学生过于“亲密”,经常性与学生一起吃饭、喝酒、称兄道弟,甚至与学生一起合伙经商,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对学术缺少使命感。部分教师社会责任感不强,对学术发展缺少使命感。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实际经验,上课时讲的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再由于在高校职称评定、待遇与晋升都与科研工作量有关,受到这种功利思想的驱动,部分教师学术心态浮躁,不求甚解,一心只想把科研量提上去,导致部分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出现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抄袭剽窃、论文质量粗糙等现象,严重污染了学术环境,破坏了学术声誉。
5.对学校发展缺少主体意识、对同事缺少团队精神。学校是一个整体,教师是学校的一部分,要想把学校建设得更好,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但部分青年教师对学校发展漠不关心,缺少主体意识,很少关心学校的新闻和重大事件,对于学校的一些公益活动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参加。再者,部分教师缺乏团队精神。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参与者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个人的科研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也很难完成合作类的科研项目,不仅会影响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第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当前,个人主义、享受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滋长,一些教师抵挡不了这些腐朽思想诱惑,滋生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奉献精神缺失、享受精神盛行,刻意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第二,职称评定的负面效应。高校教师所享受的待遇与职称有着紧密的关系,职称高,享受的待遇就高,反之亦然。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晋升职称的过程中为了个人功利而铤而走险,滋生了找人代写、代发论文的不良风气。第三,收入悬殊的强烈刺激。现在教师的工资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工资还有一定的差距,且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这就使得教师努力地往高待遇的地方奔,考博、考公务员,没有静下心来搞教学与科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2.部分高校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第一,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德师风建设是核心,但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而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常以学习专业知识代替师资培养的全部内容,不注重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导致教师只注重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养成。第二,当前部分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虽然经历过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大多都是短期的、速成的,这使得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素养及师德师风的培养,没有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第三,很多高校都有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机制,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做表面工作,虽然把师德师风建设提上了日常工作,但没有实质性的落实,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3.师德师风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健全。高校的各类考核体系还不完善,重业绩、轻师德,重显性结果、轻隐性成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年终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都对业绩考核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而师德师风方面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体系,更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考核,师德考核往往是走形式。师德考核缺乏长效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1.完善教师教育培训机制。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觉悟,唤醒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神圣感。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明确教育任务。教师的职责和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在制度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上下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并安排各级领导专门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确保机制运行顺畅有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领导要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广大教师做出表率。第二,做好教师的岗前短期培训和长期的师德教育培训。可以设立导师帮带制度,导师从思想政治到业务素质,全面培养、帮助和提携新进教师,通过助课等教学活动使新进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鼓励教师多参加教研室活动,在教研室活动中与资深教师共同学习和讨论,老教师帮带新教师,在实践中将师德师风的培养、提升和改善落到实处。第三,完善考核监督体系。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师德师风状况,充分发挥师德师风的导向、监督作用,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其一,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学校和教师的常规考核体系之中,把考评结果作为教师上岗、晋升和确定收入的重要依据,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将师德师风指标渗透到各项监督检查考核指标体系中,将考评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先评优相结合。其二,建立师德师风自我评价系统,使教师的不良行为不断得到矫正。其三,学校领导应深入到教学一线,听取教师和学生多方的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使得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抓不懈。
3.创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帮扶教师参与科研学术活动,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组建和培育科研团队,凝练研究方向,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校还应完善管理制度,给更多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和条件,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主持和参与科研的机会,打破以往多数教师只是科研工作的挂名者,增强他们的学术意识,针对确实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 张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