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养毕业生良好的通用能力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在AACSB认证视角下如何提高商科学生的通用能力是各高校商学院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讨论了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的7个构成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培育原则、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 AACSB认证;通用能力;培育路径作者简介:赵辉,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德育工作研究。(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2014年人才强校人才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k80201406)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968( 2016)10-008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当前用人单位对受过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品格、团队协作精神、学习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加强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AACSB认证视角下应用型商科学生通用能力的构建
AACSB认证代表了国际精英商学院的最高标准,是卓越商科教育的外部标志。在国际商学院联盟认证标准(AACSB)中,通用能力的培养亦被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
笔者及所在的团队共调查了29所AACSB联盟商学院,包含18所国内高校(含台湾和香港),11所国外大学。这29所大学全部都对全球意识表示非常重视,51.7%的学校注重领导和管理才能,其中13所大学注重社会责任意识(道德伦理),占全部的44.8%,12所大学注重创新能力,占全部的41.4%。有10所大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7所大学注重团结协作和竞争力,6所大学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所大学重视适应力的发展和沟通技能,4所大学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大学注重研究能力、外语能力、人文关怀、市场眼光、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等。
综合应用型国际商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实际,从AACSB认证的视角笔者建构出其通用能力主要包括7个方面。
1.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原为经济学术语,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市场营销,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全球意识本就是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的题中应有之意,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要求培养学生在具有国家本土情怀的前提下,关注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变化,了解国际主要文化及思维的基本特征,具有尊重理解互利双赢的心态,具备追求人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思想和意识。
2.公民品格。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品格还未建立,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仍占上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对于商科人才进行公民品格的通用能力培养,重点在于对商科人才进行职业道德培养,也就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商业领导。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公民品格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敬师敬业、求学求成”的敬业作风,“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和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可以说培养公民品格亦是每一名大学生和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的必要构成。
3.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流是跨文化组织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互相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跨文化沟通也存在一些障碍,例如语言不通、信仰不同等等。让学生掌握不同文化的知识和语言工具,多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并在行为上不断训练自己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站在世界的舞台。
4.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5.团队协作能力。在商业社会中,个人的作用被越来越弱化,团队的作用突显出来。团队合作能力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已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成员而言,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在不同位置上各尽所能共同完成任务或目标。作为个人,应帮助管理者更高效地实现团队目标。团队合作能力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6.创新精神。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创新精神就是指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就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既是一种品格,又是一种胆魄,还是一种才识,是三者的统一。
7.实践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到实际社会环境中认识问题,运用自身知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是灌输式习得;二是经验习得。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换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实践又能使人获得提升、检验以往所学。故此,实践能力更应是国际化商科人才通用能力中的重要一项。
二、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培育的路径
1.明确培养目标。从学生的视角看,应用型国际商科学生需要通过学校的培养和自身的实践,成为企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商科工作者。从企业的需求来看,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目的,应是向学生传授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使其具备相关能力。
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知识性目标主要以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素养为支撑,如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而技能性目标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商业背景下的商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需要与国际化背景下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实务工作者相耦合,应符合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的诉求。在这种目标定位下,所有的课程设计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要以这一目标培养为指向。
2.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满足国际化背景下企业对国际商科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也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公民品格、跨文化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英国高校普遍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来开展通识教育,笔者赞同这种培养方式。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的通用能力除了包括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知识背景,还包括作为一个国际商科工作者所应有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英国高校通过设置学科群、设立“基础年”、开设跨学科课程、设置联合专业的途径来具体实施通识教育,是值得借鉴的。
在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经贸大类培养方式,在大学前三个学期或第四个学期之前,先不要对学生进行较细的专业划分,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国际视野、公民品格、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其相关课程应当包括思政哲学类、商科英语类、语言文化类、世界文明史类、中国历史类、人文与艺术欣赏类、商业伦理类、商科礼仪类等;对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主要服务于学生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相关课程应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逻辑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前沿、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等。另外,在这一时期,还应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以服务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开展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训课,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将服务学习的理念应用到课程体系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3.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学专融合的师资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把从事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该方面的师资力量,使这部分师资具有符合学生发展要求、企业社会需求的通用能力课程研发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养,使专业课课程的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
二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通用能力课程研发和教学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支持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通用能力课程研发和教学,将其列入预算并予以有力支持。
三是构建通用能力课程监控体系。将与通用能力课程有关的所有课程列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督导督察、同行监督、学生评教激励机制。
四是健全学生的学业考核和奖惩机制。不断完善以通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将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纳入到学业管理体系,将其作为应用型国际商科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在评奖评优、推荐实习就业岗位等方面增加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成绩的砝码。
参考文献:
[1]易红郡.英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及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
[2]王玺.基于企业通用能力需求的大学生培养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2,(6).
[3]乔刚.高等职业院校通用能力教育思想与实践[Jl.教育与职业,2008,(2).
(责任编辑 余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