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实践育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国内教育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围绕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从重要性分析入手,明确了实践育人存在的挑战,比照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概念,采用类比的方法揭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实现路径,从而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育人工作的双向互动和有机融合的新格局。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
[作者简介] 黄兴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研究。(江苏扬州225127)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思政教育“四方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编号2014SJB788)和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一般课题“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对策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4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968( 2016)10-0024-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实践育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责无旁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亟待引起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教育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开创新的局面,归根到底应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切实把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从而使多方协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在整体上进行综合指导,系统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1.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知识水平、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融合的教育,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才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加大学生提前获取社会实践经验的教育方式。
2.共同体。共同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共同体”概念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扩展,已经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与特殊语境中形成完全崭新的概念。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有较高的行为趋同性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鉴于此,笔者将共同体概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之中,试图通过这一新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做智性的归纳。不难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各主体之间也存在着高度相似的传统与价值观念,相同的奋斗目标,各主体之间也存在差异优势可以形成资源互补,这些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在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看来,“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实施的重点就是要建立一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从而推动和促进高校育人阵地与社会德育基地相融合、校内课程教学与校外实践体验相融合、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校外德育导师之间的有效衔接互动。本文所主张构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指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
二、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1.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问题是实践育人“有的放矢”的靶子。持问题导向,正视存在问题,从问题人手是打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金钥匙”。
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呈现多发态势,尤其是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利益问题相互交织,人们收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人们就某一问题的达成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在实践育人推进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其核心是找准问题。面对无处不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问题,“一刀切”“一锅煮”显然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找准实践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既要发现表面问题,又要抓住深层次问题,更要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
2.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找到“政、企、校、社”四方最大公约数。一是坚持共商原则,集思广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不能是高校一头热,而是要发挥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整合资源,明确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兼顾学校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关切,体现群体智慧和创意。二是高校坚持共建原则,把学校和企业双方独具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集群效应。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多方协作,共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三是坚持共享原则,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方,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学校与社会双赢,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赢,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3.是坚持实干创新原则,找出政企校社四方协同的契合点。高校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社会需求、自身学校行业专业特色以及企业的特点,制定适合高校的实践育人方案,与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
不管是两两合作还是四方协同,首要的是找到合作的契合点。一方面政府有责任运用法律政策杠杆鼓励高职院校和企业、社会参与人才培养;其次,企业人才输入和技术革新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高职院校的智力支持;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急需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财力资本和技术资源的支撑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可见,就协同育人而言,契合点是基于社会责任及教育的公益性角度,聚集政企校社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营造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需要打造四个平台,即德育实践平台、专业文化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网络虚拟实践平台。依托四轮驱动,继续推动教学课程改革,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情景体验式教学,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活动开展。
1.着眼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着力打造四个实践育人平台。一是打造德育实践平台。德育实践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是能否健全和完善人格的关键,也是联系人的主客观世界的桥梁纽带。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打造德育实践平台,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情感出发,指导学生开展多姿多彩德育实践活动,搭建德育实践平台,促进学生思想认识、品德修养的提升。
二是打造专业文化实践平台。专业文化实践平台是提升大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了解的良好途径。专业文化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专业文化实践平台,使学生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文化,确立未来的人生规划,树立职业道德。例如,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始终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把包括人文知识、心理健康、健全人格、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素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打造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走出校园前的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通过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性质的认识,同时有利于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进行考察。学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通过每年举办的新生入学教育、20岁成人礼、毕业典礼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锻炼学生树立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学校成立诸多学生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技能节”以及各类讲座,通过搭建知识学霸、技能土豪、文体明星、社团精英和创业达人等五条“星光大道”搭建人人出彩的平台,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打造虚拟实践平台。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当今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走人日常生活学习之中,高校要抓住科技进步,适时开展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多措并举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实践育人四轮驱动。一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育人参与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体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二是实现教育方式由理论单向度传输式转向互动实践化教学。互动实践化可以将学生个体置于一定的真实实践情境之中,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三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遗址,传统文化遗迹以及军事博物馆基地等为抓手,开展体验式情感熏陶,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经费保障,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的经费保障,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项经费支撑,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是关键一环。学校按照上级规定,足额核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积极拓展筹款渠道,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严格遵守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3.厘清职责边界,开创四方协同实践育人新格局。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难点就在于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和高职院校的协同育人。因此,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高校作为实践育人主体,应当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实效性,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应当积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帮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必要支持。社会是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机衔接部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提供一个缓冲带和纽带,协调四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自身紧密地将四者有机衔接,实现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社会衔接的四方协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工作格局。
4.政企社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四方联动过程共管。校企联动过程共管有利于高职教育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技术运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状,有利于凸显高职专业设置的社会需求导向,有利于优化课程设置进而促进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通过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混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队伍、科学和完善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度与管理机制、软硬件配套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基地等,为学生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养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通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聘请政府党政领导、劳动模范、企业业务骨干、社会文化名人等组建混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针对企业对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等形式放手让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培养的学生因政治素质强,基础扎实、技术技能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对企业忠诚度高、岗位适应能力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社会声誉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4-05-23.
[2]张分分.高校实践育人多维路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4.
[3]马振远,郭建,柴艳萍.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统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3).
[4]瞿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优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 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