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论析

作者:肖立军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1-21 阅读量:0

 

[摘 要] 经济社会“新常态”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道路。攀枝花学院围绕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实现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整体转型,形成“特色、需求、绩效、开放、协调”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办地方特色大学;坚持“需求”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坚持“绩效”发展理念,办朝气蓬勃的大学;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办合作开放的大学;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关键词] 地方高校;发展理念

[作者简介] 肖立军,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四川攀枝花617000)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968( 2016)10-0014-02

目前,在“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面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学校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攀枝花学院在改革发展中提出了“特色、需求、绩效、开放、协调”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高位推进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办地方特色大学

地方高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办学,就是最突出的特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是决定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主要内容;以此设置的特色学科专业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围绕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特色是地方高校特色的实现路径;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管理服务特色是地方高校特色的载体;最终,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究特色是地方高校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因此,地方高校要敢于和善于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不盲目跟风,不一味模仿,不贪大求全。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富甲天下”,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为攀枝花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学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路径、服务地方渠道等环节和方面实现特色创新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路径,形成了定型化的办学特色——植根攀西沃土,服务资源开发,坚持学产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但是,每个高校有各自的具体实际,优势与不足各不相同,办学基础也千差万别,如果按照统一的模式转型,势必又陷入了“同质化”的旋涡。事实证明,坚持“特色”转型是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路径,在特色转型过程中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双赢互利,是地方高校建设发展的合理选择。

二、坚持“需求”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同国家、社会的需求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他们对大学的要求更具体、更实际。家长更看重学生大学期间能否健康安全成长,能否打牢事业和人生基础,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创业;学生则更看重生活和学习条件品质。攀枝花学院把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合理期待置于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在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盼方面,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科学的教学与管理服务,使学生实现高品位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严格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实现高水平就业;三是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四是通过浓厚的学术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实现高学历深造。c-,地方高校办学应满足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这是办学的根基所在。地方高校必须依靠地方、反哺地方,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支柱产业,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不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的退出机制。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与地方需求对口的应用型人才,,重视科技研发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高校办学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要求,这是高等教育的向心力所在。地方高等教育要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并形成合力。地方高校也应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内陆自贸区等国家战略体系,加强与国家战略的地域性对接、专业性融入。高校办学应满足大学人的“教”与“学”的需求,这是高校办学的现实基础。攀枝花学院遵循高校办学规律,重视学校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不断改善,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提出和坚持了以下原则:尊重学术权利,建立适合学术发展的体制机制;规范民主权利,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正当权益;严格行政权力,不缺位,不越位,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制;严肃政治权利,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将其基本精神贯穿于学校决策、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坚持“绩效”发展理念,办朝气蓬勃的大学

高校办学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办学绩效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地方高校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地方财政的包袱。要克服地方高校办学资源不充分而人力和物力资源效益不高的状况。攀枝花学院不断强化人力资源和资产资金绩效管理,精炼设置机构,科学分配职责;合理配置编制,实施绩效考核;打破身份界限,实现优质优酬;核算办学成本,改善办学条件。攀枝花学院强化绩效管理,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一是强化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绩效评价机制;二是建立以服务教学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三是构建适合教师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理顺教师人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克服人才浪费现象;四是建立经费使用、资产占用绩效评价机制,优化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改变资产尤其是设备闲置现象,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率;五是打破按资历、学历、职称身份简单分配报酬格局,严格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绩效”发展理念在攀枝花学院实施的第二轮岗位聘任中得以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办学效益得到提升,学校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焕发,朝气蓬勃的大学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办合作开放的大学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当与其他系统充分开放,使之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利于自身发展。攀枝花学院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在以下几个层次不断扩大开放的幅度和格局:一是校内学科专业之间的充分开放,整合办学资源,破除院系壁垒和屏障,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的范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机制,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与科研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开放办学,对接社会需求,深度产教融合,从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手,与用人单位合作“订单式”设置专业或班级培养人才,根据转型升级需要建立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退出机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组建科研团队重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每个专业都能够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的格局,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的社会适效性;三是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实现各层次高校之间的开放与合作,借力重点大学、同类院校、高职高专学校的优质资源和办学成果加以合理化改造,吸其精华,去其不宜,为我所用,实现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四是在学校与国外高等教育之间的开放办学,按照“一带一路”的宏观需求,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方面与同类的国外高校开放合作,实现更加广泛地国际化对接,使学校发展逐步迈上新的台阶。

五、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需要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高水平学科专业、高水平课程、高水平教师、高水平就业、高水平校园文化、高水平科研转化应用等相协调的有机统一体。攀枝花学院以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侧重,协调办学要素,深刻研究和遵循地方高校办学规律、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科研工作规律和知识分子工作规律。一是搭建校内的治理框架。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和要求,正确处理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同时,积极发挥好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治理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权利的作用。在大学章程中明确董事会的权利义务,促进办学各方协调发展;二是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校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利于学校厚植生存发展的基础,从而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综合协调大学各项职能。地方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实践教学不充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较少,引领社会发展进步不显著等问题,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科学研究的创新地位、服务社会的宗旨地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地位,做到相互协调,齐头并进。促进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建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师业绩评价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凌均卫,李忆华,李立生.大学理念:认知与践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 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