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三大变化”,增强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性;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努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张建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团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李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周长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政工师。(河北承德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7-006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理立项的“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PT201522)的结项成果。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胸怀大局,着眼大势,把握大事”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适应宣传思想工作“三大变化”,着力实施“三项工程”,深化改革创新,巩固宣传思想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开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适应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三大变化”,增强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性
1.主动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和学校中心工作新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点燃中国梦”“实施八项规定”“着力扫四风”,提出“三个倡导”,践行“三严三实”,布局“四个全面”,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5年1月学校新的党政主要领导履职后提出了“打好‘一张民族牌’、抓住‘两条转型线’、实现‘三步走目标’、坚持‘四个大发展”’、共圆“河北民族大学梦”的发展战略,力争2025年后把学校建设成为河北民族大学。面对新要求、新变化,宣传思想工作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及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第一责任。
2.主动适应宣传阵地新形势。随着手机、互联网、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已成为覆盖最广、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和舆论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为我们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新渠道、新阵地,也带来了新挑战、新压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主动适应宣传工作新形势、宣传生态新变化,积极抓好宣传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积极探索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3.主动适应宣传对象新特点。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掌握师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当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呈现出一系列特点,整体主流积极向上,有着较为强烈的个性,注重实现自我价值;有着提升专业水平的需求和张扬个性的需求,主张追求自我支配、自主决策、自立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有奉献意识但出现了一定的信仰危机,愿参加政治学习但对接受思想教育较为淡漠。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具有“高、大、快、强”的特点。所谓高,就是开放程度高;所谓大,就是知识量、信息量大;所谓快,就是思想变化快;所谓强,就是主体意识强;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主体性、独立性强。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按照“三贴近”原则,坚持与师生面对面,走进师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师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把宣传镜头对准师生,把宣传版面留给师生,用学生的语言,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人情人理、可亲可信,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努力拓展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1.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把互联网建设成为“服务…‘互动”“教育”三位一体的重要平台、渠道、阵地。一是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网络宣传的紧迫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大众传媒,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学校党委充分意识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职责和使命,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推进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握网络思想舆论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二是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创新网络宣传。学校通过建设好、维护好、管理好“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官网”和各二级学院的二级网站,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加强内容生产,创新新闻采编流程,及时跟进,有效管理,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全面服务大学生的重要平台。根据时间节点和工作安排,“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官网”实时更换主页上的图文开展创意网络宣传,为学校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学校按照“依法管网、以人管网、技术管网”的总体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原则,严格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网络管理台账制度、网络管理选题制度等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党委宣传部与学校信息中心建立了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有效加强网络监控、危机预警能力,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此外,自学校分管领导以下,层层签订了网站管理责任书,有效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
四是加强网络新媒体调研,推动新媒体平台建设。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青年学生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学校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成立新媒体中心,积极开展网络新媒体应用调研,加强微博、微信、微视和客户端为重点的“三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开展名站、名栏、名博、名号(微信公众号)评比,加强网络新媒体应用经验交流。
五是加强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建设。打好网络宣传主动仗,队伍建设是保障。学校按照“素质高、业务强、纪律严、作风硬”的工作原则,从严选干部配班子,从高选好人员队伍,努力建成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的网络宣传工作队伍,进一步提升网络宣传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学校还组织建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加强网下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学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培育与实践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一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人知人晓、人信人守。2014年,学校陆续出台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关于在全校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寝室、进支部、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共场所,全方位大力宣传。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制定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着力围绕学科科学文化、校园精神及大学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大主题,加强校园文化可视化建设,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全过程。全校各教学系部结合自身学科文化特色及学生特点开展了系列主题突出、主体明确的活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积极开展“个人风采之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宣传部工会团委联合举办的“寻找道德闪光遇见最美师院”摄影大赛及展览等,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营造文明和谐、诚信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学校始终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开辟专栏、专版,开展创意网宣,推出系列专题,制作精美书签,制作“身边的榜样”——道德实践光荣榜(功德榜),开展文明班级、宿舍、处室评比,开展班风、室风系列宣传,鼓励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广泛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演绎师院风采,讲好师院故事。
四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师德导向。学校严格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利用“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三育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感动师院人物”等先进师德典型的评选和宣传,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实施师德承诺制度,举办师德师风教育论坛,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操守、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五是开展创建品牌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长效化。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以来,全校所有教学院系、机关单位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品牌实践活动。学校开展的“到大山里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谱写了“打造高校党建之魂,唱响服务承德之歌,聚力民族大学之梦”的新篇章;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学科特点,积极创建了有影响力、具长效性的品牌项目,形成了“一院(系)一品”“一处(部)一品”特色,如文学与传媒学院便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度大学好时光”为主题,面向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了“生如夏花”的品牌活动;学校团委、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分别打造了“小太阳”志愿服务团、承德避暑山庄志愿服务团等全省知名志愿服务品牌。学校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基金,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给予资金支持,并对优秀项目及活动给予一定奖励。
同时,学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师生头脑。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各族师生头脑,凝聚人心,引导思想舆论,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 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