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高校师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高校是互联网+时代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园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地。研究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探析通过新媒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丛森,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范维,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任斌,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应用科技学院讲师。(北京1001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 2016)07-0045-0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高校师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应充分了解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把握新媒体特点,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的“双刃剑”属性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程度。新媒体促成了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新的领域合成建立,但又加大了分辨正负能量的难度,也即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同时,新媒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等特征,使人们更方便地接近政治领域、参与政治过程,但新媒体的传播效力也越来越突破地域和空间界限,吸引不同国家、民族、社会群体、高校师生的政治关注,给意识形态和国家带来不安全因素。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攻防博弈矛盾中的普遍联系和辩证统一,体现了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辩证法”。
2.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和碎片化冲击着师生的价值观念。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媒介环境,挑战着传统道德评价体系,对高校师生特别是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影响。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自由的获取各种资讯信息,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并很快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念的大学生长期受到各种各样的网络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会导致传统文化淡化、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念混乱和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个别甚至走向极端。同时,西方国家也想方设法通过网络给中国青年灌输其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另外,由于新媒体的碎片化的信息和个人具有发布言论的自主性,使得互联网中出现了所谓草根大众操纵的“自媒体”和个人控制的“独立媒体”,使长期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政治价值目标可能偏离正确方向,进而导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3.新媒体的快速、广泛和活跃性挑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为自由,其实时交互性为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新途径,其快速集散性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新手段,其公开透明性为接受师生监督营造了新环境。因此,新媒体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工具和推动力。但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广泛以及分散多维、活跃性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错综复杂和多样化的海量信息呈现师生的视域下,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氛围和严峻挑战,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论路径
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整体系统对待,无论系统源头的顶层设计、还是系统教育中间过程的路径选择以及系统出口环节的实效终极把控,都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环境综合考量,辩证对待。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系统的源头、途中、出口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路径设计。
1.在源头顶层设计层面借势新媒体资源,把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其关键内核,要充分借势新媒体的特质,将各种技术和资讯进行整合,让大学生在网络在线学习中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使其正能量的内容通过便捷的交互方式和社交平台,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大学生,引领他们的思想和政治发展方向,避免网络垃圾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的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其次,以规范的言行为践行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从法律与道德、制度与纪律等层面,不断充实、丰富社会规范性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可供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社会规范教育,提高其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度、认可度和践行度,增强其环境适应能力,有效减少因行为失当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再次,以及时正确的信息为内容。要敢于直面新媒体带来的资讯快速、混杂性的挑战,正向把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和“人”这两大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因此,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认同主流价值、遵守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还要关注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的潜在需要,培养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这是基于人的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立场,把受教育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而选择、确立和设计的教育内容,包括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管理等。
2.借势新媒体,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首先,关口前移,建立相关新媒体阵地。目前,我国高校十分重视网络建设工作,有些高校已经成立新媒体部,在新媒体应用方面已经初步尝到甜头。部分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移动终端的运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实效性和存在感。所有高校都应积极开发构建新媒体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和阵地,把握新媒体特别是各类终端快速崛起的重要契机,通过建立新媒体的各类终端及时向师生及校友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推送最新的思想政治信息,使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思政信息、学校动态,能够避免因为沟通不畅产生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媒体建设的过程当中,注意捆绑一定的校务处理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线上处理在校事务的新平台,提高用户黏度,构建一个线上线下顺畅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其次,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因为制度和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利用新媒体手段优势,延展传统思政工作未达领域,可以强化完善以下机制建设。一是协同机制。从协同育人,提高育人效果出发,高校可从学校层面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借势新媒体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不同层面领导、督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工作协同机制。二是约访机制。可就校史回顾、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舆论主要关注点、青年学生关心的其他热点问题向校内外专家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专题约稿,然后在新媒体上发布,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及时性,增强师生的认同感。三是转发机制。学校现有新媒体平台应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外宣平台以及社会主流媒体平台之间的双向链接,实现彼此资源之间的双向推送、双向转发和双向评论。以便尽可能的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四是反馈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是汇集、处理、反馈舆情的高效化信息利用,是一种高层次的思想互动。对学生在新媒体中反映的问题,各职能处、各院系要予以及时的解决,并在网络上进行反馈,使学生在感受到新媒体有用性的同时,也感受到学校对其主体性的尊重。同时相关信息也要向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反馈,作为舆情搜集整理的基础性数据。五是培养机制。借势新媒体,设置各类参与者的意见领袖虚拟成长机制,根据其登录次数、频率、发帖量多少、帖子影响力给予不同参与者不同的级别,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六是考核机制。利用新媒体可以背对背、一对多、简易、高效等特点,根据各管理目标和过程,对相关软硬指标进行考核。许多大学已经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多年运行。七是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可分为虚拟奖励机制和现实奖励机制:意见领袖培养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奖励机制;现实奖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再次,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健全新媒体舆情防控体系。一是贯彻党管意识形态的责任制。网络新媒体舆情监控不同于传统舆情监控,根源上讲主要是网络新媒体舆情监控信源的不可控制性。因此,要不断完善新媒体信息监测手段。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新媒体平台实行后台实名制注册,前台昵称使用的原则。监控应通过“敏感词汇智能检索过滤”等辅助手段,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可对新媒体管理队伍进行分工,学校宣传部门和各院系宣传员负责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各院系学生部门负责人员的审核和管理,发送的不良信息在由宣传部门进行内容审核后,相关学生个人信息发送到学生部门,由学生部门对学生进行教育或者处理。二是建立危机应急机制。事前有预案,事中有积极反应、快速处理和局面把控,事后有处理和反馈。要使工作责任主体明确化,确定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必要的处理方法,将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从一种非流程化的决策过程,转变为一种程序化的决策过程。要通过舆情处理后的科学反馈,使监控者全面地把握舆情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疏导舆情上的负面情绪,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疑惑和矛盾,防止负面舆论谣言和事实的转换。
最后,借势新媒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高校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着力打造以下几支队伍:一是校内思政队伍。校内思政队伍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身处一线,最有发言权。这支队伍的主要组成包括专兼职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管理干部等。二是校外专家队伍。校外专家队伍是大学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补充力量,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延展性和权威性,起到“第三方”的作用。三是专兼职宣传队伍。专兼职宣传干部队伍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中的地位较为特殊,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提供者、审核者又是新媒体的管理者、运行者。工作内容涉及新媒体设计、功能板块确定、教育内容提供、队伍建设管理、舆情搜集整理、考核和奖励。去兼职宣传队伍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实现和实现好坏的关键。四是学生骨干队伍。要让学生成为大学的主人,就要引导方向,随时修正。各类学生党团组织、社团、班级中的骨干,都可发挥其组织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可以有意识地选拔政治上坚定可靠的党团干部担任坛主、版主,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并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这支队伍还可以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供相关部门参考,把解决的情况反馈到网上,进行二次网评,良性循环,共同参与治理,共建师生满意的大学。
3.在系统的终端,借势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新媒体作为主战场,把一切具备传播功能和媒介属性的载体和平台都作为传播渠道并纳入管理体系。因此,要用新的传播媒介来推进理论武装和价值凝聚,实现对师生、校友、社会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形成更大的舆论覆盖面和更强的宣传影响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其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互动体验与共建共享,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人于血脉、彰显于言行。
其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系统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高校思政教育者需有效利用新媒体,扩大覆盖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高校师生中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着力抓好新媒体的阵地管理,确保可管可控;着力完善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机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权,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越上新层级。
总之,要把握形势动态,正确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长效机制,拓宽教育途径,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真正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责任编辑 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