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赜

作者:韩学芹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新热点,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及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职业素养培育带来新的机遇与要求。当前职业素养培育模式的新特点,要求高职院校转变培养理念、树立职业素养校企双主体培育意识、适应学生新特点重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构建双元师资团队提高职业素养培育效率、统筹多方资源发挥各种介体培育作用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路径

【作者简介】韩学芹,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研究。(江苏太仓21541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 2016)08-0069-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县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项目编号2015SJD609)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本质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它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当前,以“校企合作”为精髓的现代学徒制也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主要改革方向与途径。现代学徒制能够有力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与此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新趋势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在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未改变高职教育“学校本位”的办学模式,企业的参与依然是偶尔为之的“兼职工作”。这一现状决定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主要是学校的工作,培育主体是学校公共课(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培育客体是在校学生、培育介体是思政课等公共课、培养环境是学校及课堂环境。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求“教学双场所、学生双身份、校企双师资双资源”,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培养主体依据现代学徒制实施特点,改革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以更好地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

1.培育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转变。“学校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长久以来的思维惯性是:高职院校教师负责学生前五个学期的培养工作,承接大部分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企业师傅则负责第六学期的定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指导,但这一工作仍需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在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课教师承担学生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工作,公共课教师负责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育,这两类教师主体分工明确,彼此很少跨越与沟通。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主要是由公共课教师这一单一主体承担。

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培养工作。因而,无论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还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公共课程,都应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学业评价等,并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因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由单一主体转向双主体,培育任务也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2.培育客体由单一身份向双身份转变。“学校本位”的高职教育中,“2.5+0.5”人才培养框架下,学生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客体,在前2.5年时间里,基本是以“学生”这一唯一身份学习与生活,偶有去企业参观实习,也脱离不了“外来者”身份;在最后0.5年里,学生则以“实习生”身份在企业里顶岗实习,但其关系依然归属学校,无论是专业能力的提升还是职业素养养成,学校均有专任教师随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校企联合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合作育人”,做到“招生即招工、人校即入厂”。合作育人的客体从一开始就具有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使得培养客体从单一的学生身份转变成“学生员工双身份”,这一变化要求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做出相应调整,增强职业素质培育工作的实效性。

3.培育介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在“学校本位”的高职教育中,主要是以班级、宿舍为单位,通过思政课、校本课程、班级活动及社团活动等培育介体展开,其中思政课与校本课程是最主要的介体。比如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成立了职业素质教育中心独立机构,负责专门研究与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主要通过思政课、“现代职业人”校本课程及创新创业活动等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各教学单位也会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内容,并开设一些职业素养选修课程。但作为职业素养重要利益相关者,“企业”这一资源介体则很少受到关注。

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生在企业与学校间定期轮换,超过60%的学习、生活时间在企业度过,这就打破了当前“学校本位”的高职教育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以课程为主要介体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教育模式。新的模式下,需要探索如何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互联网等多方资源介体优势,共同培育学生。

4.培育环境由简单向复杂转变。在“学校本位”的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与生活主要发生在学校,无论是职业学习要求还是人际交往都与真实的职场环境有较大差距。从职场环境与要求来看,学校在工作要求方面相对宽松,允许学生出错,教师能够耐心指导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最单纯的交往,这些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在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生有6成以上的学习与生活是以“学徒”(准员工)身份在真实企业中进行。企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无论是师傅指导学徒学习,还是学徒工作完成质量,都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为前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环境与要求的不同,需要对传统职业素养培育作系统的研究与改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个人发展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以校企双元一体化育人为特色,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同样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合力发挥双主体、双师资、双资源等优势共同构筑学生职业素养的大厦。

1.转变培育理念,树立校企双主体职业素养培养意识。在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同为培育主体,共同承担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任。企业作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成果的既得利益者,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资源优势、榜样优势、环境优势等,故更应参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这就需要改变传统高职教育中学校主要承担职业素养培育的观念,纳入企业这一主体,以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要以当前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树立企业承担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识与责任。借助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社会单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工作机遇,重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做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案、共管培育过程实施、共评培育目标达成度等,共筑学生服务社会与个人发展之梦。

2.适应学生新特点,重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90后”,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个性鲜明,强调实用主义;网络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这就要求适应培养客体新特点,重新构架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当前高职教育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重新梳理与整合职业素养模块化内容,在延续先前有关学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创新创业素质、公民素质等通用职业素养的培育内容外,增加并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规范、质量意识、时间效率管理等培养内容,突出职业素养内容的务实性、实践性。

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生从单纯学生身份向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的转变也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学习与工作时,要求其日常行为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要求、安全要求等;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必须准时、高效,达到企业检验标准。这些都与学校中相对宽松的规范要求、质量要求、效率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加入针对不同职业的专门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并以企业真实的要求为标准。

3.构建双元师资团队,提高职业素养培育效率。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既是学校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内容,也是企业中师傅的责任与义务,需要校企双方统筹双元师资,共建职业素养培育团队,分工合作共担培育任务。学校一方,主要由思政课教师与校本人文课程教师承担学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创新创业素质、公民素质等通用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养成;专业课教师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专门职业素养融人专业课程中,兼负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责任。

企业中的师傅则重点承担学生,学徒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规范、质量意识、时间效率管理等专门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养成。企业师傅主要通过课程的形式教会学生上述专门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与理论,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情感上认同专门职业素养,在行动中切实践行。只有通过双元师资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效率与质量。

4.统筹多方资源,发挥各种介体培育作用。随着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主体的变化,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介体日益丰富多样,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以课程为载体的思政课、人文素质校本课程以及班级社团活动经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仍然可作为现代学徒制中学校一方实施职业素质培育的主要介体与资源。同时还可根据当前职业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增加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资源。

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方则拥有更为丰富的职业素养培育资源:企业文化、职业要求、质量文化、项目方案、时间管理等等,这是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必须适应与达到的要求,同时也是以往“学校本位”高职教育模式的短板与不足。因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一方需要充分利用与发挥其自身资源与介体的优势,促进符合企业与社会需求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学生分散于各个不同的企业,如何能让他们灵活、快捷、高效地获得以班级为单位学习与讨论的机会,我们可将目光投向在线课程、慕课等课程资源与介体,这也是当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责任编辑 余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