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作者:孟红松,吴琼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合格人才的摇篮,不仅需要一支学识高、造诣深的教学科研队伍,更需要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世情国情的变化,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找准这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施策,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本身建设及合格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新形势;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孟红松,新疆大学博士生,喀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疆喀什844008);吴琼,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9-008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15XMZO0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KS050)、喀什大学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 XJEDU070113C02)的阶段性成果。

一、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失调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结构性失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失调。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配备,不仅像内地一样要考虑性别比例,更要考虑民汉比例。但是,目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如新疆师范大学倪培强教授在2012年对新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在1:300以上的高达48%,与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有较大差距”。数量上的不足加重了该队伍的工作压力,再加上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维稳任务重,导致民族地区辅导员多由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承担。年轻人有开展学生工作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工作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考虑问题不深不全的缺憾。二是职称结构失调。大多数辅导员职称偏低,中初级职称者比比皆是,高级职称者屈指可数,使得这支队伍缺少科学研究的能力,不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和对学生现实问题的解决。三是学历结构失调。由于普遍存在着“思政工作人人可做”的错误认识,在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引进中,对辅导员的学历要求比教学科研岗位者的学历要求低。随着近些年高校应聘者学历的普遍提高,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是由于以前这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到目前为止这支队伍中学历偏低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四是学科结构失调。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像内地高校一样需要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而且还要求辅导员必须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历史尤其是地方史等学科知识,但是在整个辅导员队伍中,真正属于相关学科的毕业者所占比例不高。

(二)队伍不稳情况长期存在

现在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大多有着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热爱工作,甘于奉献,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辅导员人心不稳、人心思变的情况,形成了“年年走年年换年年进”的局面,这给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部分辅导员奉献、服务意识不强。辅导员工作要与多个部门对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这使得部分辅导员疲于应付,长此以往便形成职业倦怠心理,面对工作不能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甚至想方设法调换到其他岗位。二是个人发展出口问题。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多为年轻人,年轻人在工作的同时多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面对职务提拔与晋升的压力,很多人担心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会让自己生疏了以前的专业知识,而到时候在晋升与提拔无望的情况下自己不知该何去何从。因此,为了提高学历并成功转岗,工作之余拼命学习者有之,直接放弃高校工作谋求其他发展道路者有之,这是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出口问题,但说到底也是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该问题得不到解决,队伍不稳的情况仍将存在。三是付出与回报比例失调问题。高校思政工作的性质决定辅导员要投入比教学、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民族地区高校更是如此,学校在对辅导员工作寄予过高期望和要求的同时,在对他们应有的评价和回报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现在辅导员岗位的希望跳槽去搞教学或科研,而不在辅导员岗位的又不愿涉足的局面。

二、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层面

1.提升思想认识,确保辅导员队伍数量。充足的辅导员数量是做好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和前提,但目前普遍存在辅导员数量不足的现状。对此问题的解决,省级相关主管部门要站在维护民族地区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坚决按照教育部[2006]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第六条:“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之规定,核定和解决所辖高校专职辅导员的编制问题,实行专岗专编,专编专用,并对各高校辅导员编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切实解决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切实解决因数量不足造成当前辅导员队伍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从编制的配备上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完善选聘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质量。首先,突出政治素质,把政治理论素养高、洞察力敏锐、决策果断的人招聘到这个岗位上来。其次,突出业务能力、责任心和奉献意识,真正把业务能力强、事业心强、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来。再次,要兼顾学科结构和学历结构。另外,对于因不能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要调整到该岗位的人,要进行严格的入门考核。

3.完善培养机制,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在培训内容上,首先,开展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工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辅导员对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和区情的认识,使其丰富政治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提升政治素养,着重提升在民族地区做好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能力。其次,开展专业素养提升工程,集中对辅导员队伍进行民族学、宗教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在培养方式上走“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定期邀请思政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尤其邀请在某些方面与本地情况相似的其他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的专家来校,就一定方面的问题与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其次,安排辅导员到思政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再次,学校还应安排好“传帮带”工作,借助思政工作实践性强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新人。

4.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队伍热情。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一个人工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激发个体潜能、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首先,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使辅导员的工作付出在奖酬方面体现出公平性。其次,高校在职务提拔方面要为辅导员发展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把优秀的辅导员选拔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使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锻炼,提升能力。再次,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省级相关管理部门及学校要制定并坚持有别于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在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时凸显工作实绩的地位,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在考察工作实绩的基础上再重点考察科研能力。最后,制定全面完整、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工作考核细则,并将辅导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充分利用奖励与惩罚两种激励手段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

(二)自身层面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力量,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梦去统领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冲破传统观念和旧有偏见的束缚去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不掉队、思想不滞后。此外还应自觉学习、领会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特别要加强对“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理论知识的学习,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强堡垒。

2.积极实践提升业务能力。思政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刻领会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国家为促进就业、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更要想办法深入到基层单位和学生之中,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基层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不断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对各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创造光辉而美好的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创新越来越成为新时期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动力源泉。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既要看到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更要关注本地区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因人施教;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时施教;要根据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变革,因事施教”。不断探索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规律,创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理论,通过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新,有效推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向前发展。

当前,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学校组织层面和辅导员自身层面综合发力:组织层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并实行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辅导员自身层面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以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和途径,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