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探

作者:李慧敏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 要】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关联,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依据,既培养了大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又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引导大学生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自我完善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弥补理论教育的不足,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高校应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不断改进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凸显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李慧敏,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968(2016)09-0040-02

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大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让其自觉地认同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要想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就需要有能够吸引、说服并打动大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一种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服务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许多高校而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磨练其意志与品质,提升其整体素质,使大学生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志愿服务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渠道。在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提升实践活动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可以养成大学生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也能够使大学生在帮助他人与社会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充分体现大学生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想要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就要将个人、学校与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这些价值观念与自我教育相辅相成,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动作用的同时,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自我教育其实就是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能够接触并了解社会,也可以锻炼自身的意志,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志愿服务工作可以让大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使其竭尽所能地释放自己的潜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从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以及热心奉献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也使这一观念深刻融人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3.加强错误精神思想的抵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大学生在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时,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往往会被许多外界因素所干扰。为了防止错误的思想乘虚而人,使大学生被错误价值观误导,高校教师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引导。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其价值观的扭曲。志愿服务的理念是奉献、互帮互助、乐善好施,这些正确且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全面地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反映出正面的价值取向。所以,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能促进良好思想道德的发扬,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也有效抵制了错误思想与不良风气,唤起大学生内心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二、志愿服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

1.借助志愿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不论是志愿服务工作,抑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能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上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大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想,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例如,雷锋精神是被社会所认可的优良品德,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感染他人,正能量就能被传播与发扬,这便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可定期提倡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开展“义务支教”的志愿服务工作。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措施。相关教育部门与各大高等院校虽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不断调整教科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课堂吸引力;但是仍不可避免教学内容乏味、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等问题,使得大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仍然停留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这样的教学对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没有任何帮助,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但仅凭理论知识,大学生难以完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理论必须加以实践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参加志愿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奉献,懂得友爱,还能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将志愿服务工作加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中,能使大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清晰与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积极作用。

3.建立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制度。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宣传志愿者服务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站、聊天软件、邮箱、微博等平台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宣传;学校可以成立一些志愿者服务社团与组织,利用这些组织与社团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部分高校还组织成立志愿者协会,便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志愿服务工作的信息;学校还可以相应地制定选拔志愿者的制度,对大学生参与志愿的资格进行选拔。此外,学校还应该对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记录与宣传,对表现较好的志愿者,除给予一定的奖励外,还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宣传,以鼓励大学生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学校应当依据大学生的能力与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与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与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制定志愿服务工作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并且在期末综合成绩的评估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与成果来进行考核,让大学生有全面的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机制。制定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保障机制,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还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增强其意志与品质,推动全社会的进步。制定志愿服务工作保障机制的方式主要有:其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志愿工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为了解决现如今公益活动中的许多问题与弊端,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与社区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商讨与建立志愿服务的合作机制,使该机制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搭建一个便捷的志愿服务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其二,制定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各大高校应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经费上的支持,高校志愿者组织也可以借助来自于企业与社区等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探讨并开发新兴志愿服务工作的模式,募集公益基金,以保证志愿服务工作正常运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志愿服务工作是体现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因此,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对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责任编辑 胡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