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发挥

作者:林娟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 要】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积极探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又是当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更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基本途径

【作者简介】林娟,武昌理工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22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 2016)09-0038-02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于2005年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社团组织,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其活动内容和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广泛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对于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满足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

一、高校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

1.以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品牌,凝聚激励人。学生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愿组成一个团体,成为社团文化发展的基础。社团活动、形象、品牌、产品、价值观、制度和管理方式等共同形成了社团文化。这种独有的文化对社团成员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品牌是一种正向的因素。这种正向因素激励和引导社团成员,使社团成员形成一个共同体,从而产生“社团荣我荣,社团损我忧”的集体主义精神。如社团成功举办一次活动或社团成员以及社团组织在校级、校际或省级获得奖项及表彰,社团成员就会因为取得成功而自豪,这种成功将会使社团成员表现出更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而产生有力的凝聚激励作用。

2.以多元化社会实践平台,砥砺完善人。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通过组织或参与多元化的社团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而完善自己的行为,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其内在潜能。一是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实训基地,助推专业学习,提高专业学习积极性。二是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基地。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就会广泛地接触社会,广泛地接触人,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从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入到开放包容的状态。这种状态的转变会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个人情绪的协调和把控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多元化的社团实践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工程。学生社团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一方面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载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来传播先进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将“两学一做”活动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在社团活动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要素,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引领;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以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文化蕴涵。如:马列协会举办的“我看革命先烈”论坛,通过讲好历史故事、走进历史真实,再现鲜活的革命人物事迹,不仅驳斥了网络中抹黑革命英雄的论调,让同学们重温革命英烈英雄事迹,激发了同学们对革命英烈的敬重之情,而且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历史、认识英雄,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高校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基本途径

1.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团组织对社团的领导。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中的学生组织,在组织上表现为群众性和自发性,社团成员水平参差不齐,活动形式千差万别。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既不能简单地将其当作学校正式群体采用“一刀切”的制度来管理,又不能对它置之不理,任凭其自生自灭。要努力将学生社团这种自生自灭的自在状态引导调整到自立自强的自为状态。社团建设和活动只有始终坚持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活动,才能牢牢把握住社团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偏离。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开展的社团活动,既不同于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官方活动有诸多规范限制,又不同于毫无官方指导的群众自发性活动具有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能做到“收”“放”并重,“管”“导”并重。只有这样,社团活动才能做到既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与,又坚持了社团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

2.把握社团活动的有效形式,坚持以高品质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社团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表现为业余性和灵活性。社团的生命力在于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乐于参与并从中受益。例如,类似马列协会理论研究社团,既应注重理论研究又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既可请名师大家对学生进行理论辅导,又可针对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辩论、研讨、调研等活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升华,提升学生素质。类似笛箫协会的兴趣爱好型社团,学生既可自行安排演出交流,又可联系省内艺术社团和其他学校进行联演比赛等。这样既横向促进了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又纵向促进了社团成员在某一艺术领域上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大有裨益。

3.把握社团管理的正确理念,坚持以优秀的社团文化凝聚和激励社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社团建设得如何?凝聚力如何?与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工作方法、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因此,社团负责人的遴选、培养和工作指导是关键。学校领导层要树立人才第一的管理理念,要着力选拔好社团负责人,将那些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扎实、特长素质突出、勇于承担和奉献的优秀学生选拔到社团负责人的岗位上。以优秀的社团负责人为基础建立社团骨干核心成员,不断营造优秀的社团文化氛围。同时,要尊重社团建设的基本规律,给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以合理的期望,适时给予正确引导,给予社团组织必要的场地、经费和指导老师等支持。促使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有效地将其独特的自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广大学生的需求与教育工作者的引导结合起来。通过社团骨干核心成员和优秀的社团文化,凝聚、带动、引领、激励广大社团成员。

4.把握社团建设的特点,坚持以点带面,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当代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因此社团种类繁多,要将社团建设好,活动设计好、组织和开展好,充分发挥社团活动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把握社团建设的特点,坚持“以点带面”分类管理,将社团活动按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兴趣爱好和社会公益等类型。在每一类型中着力扶持一部分建设基础好、骨干成员较成熟的社团,发挥优秀社团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最终达到整个社团组织的有机运行。对于理论学习型社团,应重点予以扶持和帮助,将理论学习同学生兴趣点相结合,让理论学习更结合实际,更接地气;对学术科技型社团,应重点鼓励社员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建,使学生在比赛、获奖和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对兴趣爱好型社团,应及时予以引导,从提升活动品质和层次上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对社会公益型社团,应从联系社会实际和社会热点人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助人的乐趣。

(责任编辑 余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