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探究

作者:丛森,李九丽,高蕾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 要】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高校在此背景下,准确理解“两学一做”的辩证关系,精准分析学生党建现状,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合格党员的实践路径,对党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学一做”;大学生党员;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丛森,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李九丽,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高蕾,北京联合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北京100101)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9-002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思想政治研究会项目“北京市思想政治微博群建设”(项目编号11102JA1403)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两学一做”的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不间断细致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牢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合格党员,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理解“两学一做”的辩证关系是培养合格学生党员的前提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不分阶段体现长效机制的系统工程,要明确其核心要义和辩证关系,即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核心在改。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应首先在“学”这一基础环节上多下功夫,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史,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而把握“做”和“改”的环节,逐步递进,参加规范的组织生活,在真学的基础上真懂、逐步到真信,进而学以致用,做合格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必须贯彻要求、突出重点,把握目标,落实任务。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党的思想建设上,坚定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聚焦到学习教育的内容中,提升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拓展到深入作风建设的行动上,激发全体党员的使命意识;体现在取得实效的成绩里,鼓励全体党员为推进校院改革和事业的发展凝聚力量。

对于高校,要抓住“学”这个基础,只有真学,才可能真懂、真信。抓住“做”这个关键,让广大党员队伍发挥作用,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体现政治合格;讲规矩、有纪律,体现纪律合格;讲道德、有品行,体现品德合格;讲奉献、有作为,体现发挥作用合格。抓住“改”这个核心,边学边改,精准帮扶,才能让群众的期待得以实现,努力成为信念坚定、群众认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合格党员。

二、精准把握高校学生党建现状是培养合格学生党员的基础

1.国际国内新形势对高校学生党建带来的影响。从正向因素来看,快捷、公开的讯息,使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从负向因素分析,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少数党员经不起金钱、权利、地位的考验出现的腐败现象,对主观世界尚不成熟的部分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来了不良影响。有的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有的大学生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个人奋斗、出人头地、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有的以偏概全地认为这些现象就是党的主流,没有辩证地进行分析。

2.部分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系统化不够,入党后教育有待加强。党员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过程,包括申请前的启蒙教育、申请后的重点教育、发展前的系统教育、发展中的考察和关键教育及发展后的巩固教育五个环节。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尚不成熟,没有在社会经受过锻炼,在党性历练、信念坚定、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等方面还没真正达标。部分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系统化不够,普遍存在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的问题。

3.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规范,但部分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新形势下,要把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党组织的特点,联系不同群体党员的实际情况,把学习教育的任务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引导基层党组织既遵循统一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又要注意调动基层党支部的创造性,防止学习教育统一模式、一刀切。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总体上规范,支部书记能较好地发挥组织作用,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由于工作流动性大,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支部工作成为长期一贯性的自觉行为。支部活动在形式上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教育内容缺乏影响力。

大学生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凝聚力和感召力有所下降。一是一些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部分党组织在严格党员发展标准,严把人口关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团组织“推优”力度尚需加强,组织发展程序需进一步规范。二是一些学生党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党员服务意识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

三、培养合格学生党员的实践路径

1.探索“党建+网络”的教育手段,搭建学生党员全方位学习平台。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因受现实空间的限制,多局限于“一对多”的方式,难以形成多层次、交互式的立体工作局面。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构建专题学习、专题讨论、专题党课、专题培训、主题党日多位一体的学习教育模式,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党组织要注重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的教育合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不断拓展和深化党员教育工作。例如,支部可以利用微信、QQ群、博客、公共邮箱、飞信群组、手机报和远程教育平台等,开发制作学习资源,推送学习内容,甚至可以在校内网、开心网开辟专门的阵地。以学生党员带头,带动学生群众共同进行系列相关学习——如时事政治分享交流会、学习党章党规经验心得分享、观看相关影片等等。针对毕业生党员,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形式,多途径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实效性。

2.探索“党建+服务”的社会实践服务方式,为服务社会搭建活动平台。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在当下提倡精准服务。要把党支部建在社会实践团队和志愿团队中,把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在宿舍、课堂、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优质高效。这一探索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内容的深化、覆盖面的拓展,为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保持先进性拓宽了新渠道。学生党支部通过开展宣誓上岗、挂牌服务等丰富多彩、形式创新、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作用,践行党章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在实践中经风雨、受锻炼、长见识,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努力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中体现先进性构建了新平台。

3.探索“党建+项目”的工作模式,搭建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创新平台。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寄予了厚望。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高校基层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的高校通过成立“大学生党建管理服务中心”,把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和项目上,将党建工作融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做到了一个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灵活机动、吸收面广、针对性强的良好育人作用,有利于要求进步的同学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讨论,有利于他们及时、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情况,有利于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可以使党员组织生活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党支部还可以针对学生党员理论欠缺、总体素质相对不高的情况,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 余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