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王莉 孙凯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07-07 阅读量:0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评价,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信仰缺失。究其原因,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内容迎合了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传播渠道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历史认识的复杂性增添了大学生正确进行历史评价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是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建立正面防线,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高校大学生;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王莉,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孙凯,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河北石家庄0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对我国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为13YJA71001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5-0043-0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探索为名,对当前已经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诋毁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质疑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混乱,高校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价值观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思维模式对事物做出的认知和判断,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校大学生经过多年累积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了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反思历史为借口,利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了颠覆性评价。如以所谓的“现代化范式”为理论依据,否认民族独立的意义,对侵略和殖民化进行高调颂扬。他们无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反而恬不知耻地说出侵略这种方式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这样的胡话。更有甚者认为是西方的殖民主义为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如果没有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扩张,东方民族的优秀就会永远沉睡。如果中国对日本的侵略不进行抵抗,那么可能会更早地实现现代化。因此,中国不应该对殖民主义进行抵抗;还有一些出现在网络上的对于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历史事迹进行抹黑的言论,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使部分同学丧失对党的信任感。诸如此类的言论,对于历史虚无主义者来说信手拈来。种种主张颠覆了大学生业已形成的历史观念,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

2.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无遗。无数的历史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对于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的意义,1984年6月邓小平深情地说:“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因素,我国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教育、科技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自苏东剧变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陷入低谷。于是,一部分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认为共产主义是空想而已;信仰共产主义只会导致贫穷落后,因此大力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所谓学术创新的名义,提出马克思主义“把一个不存在的、仅仅是想象中的共产主义作为评判事务的唯一标准,不仅否定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漫长的人类历史,也否定了现实世界中的文明榜样”。因此,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这样的论断极大地冲击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导致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丧失,从而陷入到信仰迷茫甚至真空的状态。

大学生是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必然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给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以可趁之机。因此,高校必须探索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

二、高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对策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历史和进行历史评价的最一般原则。课堂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阵地。作为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利手段,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评价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对于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要进行重点讲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运动的每一个结果,以及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内在的原因,社会运动中的主要因果关系构成历史规律性或必然性;历史的规律性就是经济运动对人类历史行程的根本制约性,正是在历史规律的制约下,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历史虚无主义者秉持唯心主义历史观,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认为革命是少数激进主义者的杰作,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等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制造出来,是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这一观点是极其荒谬的。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革命,不是某个政党或个人通过个人意志制造出来的,从根源上讲,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当时中国的现实是内有封建主义、外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三种压迫,清政府为了兑现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侵掠权益,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因此导致了矛盾斗争的不断激化和尖锐化,由此必然造成革命的出现;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虚无主义者没有坚持全面、整体的认知原则,而是攻其一点,利用历史人物的某些错误来否定和抵消其历史功绩。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于毛泽东的评价上。历史虚无主义者攻击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妄图以此来抵消、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将历史人物还原并投入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在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来探究其思想和行为的本源,才能获得对历史人物的正确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还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其言行反映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需求。如果忽视阶级分析,而以抽象的人性论为标准进行历史判断,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

2.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提高政治敏锐度。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现象和本质是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其中现象是事物的外部形式,是偶然的、多变的,具有随意性,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获得;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稳定的特征,只能靠理性进行把握。正是因为现象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因此要认识事物就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诞生之日起,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不断变换其内容。然而透过其表现.仍然可以深刻地洞悉其试图取消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试图颠覆我国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用心。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诋毁、抹黑中国共产党的精英人物,打破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先进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党的信任;主张改良,认为革命“只会带来”破坏作用,会让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让中国人民和知识分子感到疲惫,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功绩;认为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存在,是以虚无否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存在,是真正极致的历史虚无主义,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抛出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政策调整,认为后三十年是对前三十年的否定,实际上是补资本主义的课,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现行政策的合理性与正确性;通过层层论述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就是要改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进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作为大学生,要提高政治敏感度,面对社会的种种言论,无论其花样如何翻新,都要拨开表面的迷雾,分析其最终指向,了解其最终目的,才能最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3.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建立正面防线。当前某些高校日常的学生活动如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目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或为了增加人际交往,对于历史教育及宣传相对较少,没有形成学校各个层面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对宣传阵地的占领,充分利用微信、QQ、BBS、宣传栏等各类载体进行党史和国史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历史,从而能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评价。

4.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一方面在学校教学中,结合教学任务,扩大实践环节的内容。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党和爱国情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感召力。每一个英雄事迹、每一件历史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一堂鲜活的教材,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爱国信念以及为人民奋斗的高尚情操。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走访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与历史人物的后代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鲜活的历史人物、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使得大学生了解革命老区人民淳朴的革命情感,体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深厚感情,更由于身临其境地处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能够对于历史中的一些人物及事件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理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困难,能够从爱国的角度对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不是隔岸观火,而是亲身去做些什么。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行动、社会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地认识社会,培养社会认同度,增加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不仅推进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微观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在实践中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了一定的探索,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杨耕.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