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王雪征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刊 发布时间:2016-07-07 阅读量:0

摘要:文章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现状调查,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存在以下问题:理想信念教育有待加强;责任担当意识有待提升;价值取向问题有待引导;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强化。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多元思潮叠加,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知识结构偏窄,知行脱节较为严重;自我认知不足,理性认识有所欠缺;中西文化交融,家国情怀略显弱化。故而急需从如下路径加以破解: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与全员德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促成习惯养成。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王雪征,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一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天津30038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5-0034-03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由于他们是尚未完全社会化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可变性。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15所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的1700名本科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559份,有效问卷1271份,回收率91.7%,有效率81,5%,共涉及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1.理想信念教育有待加强。调查发现,关于是否愿意参加“学校各类团体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34.5%的人表示偶尔参与,13.2%的人表示被动参与,剩下6.4%的人表示不参与此类活动。对于爱国表现相关问题,53%的人认为“平时关注国家大事”是爱国的主要表现,28.2%的人认为“积极服兵役”是爱国的表现,12.2%的人认为“消费时支持国货”是爱国的表现形式。关于“集体活动是大家的事,个人没必要太卖力气”这一观点,69.1%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关于“枪打出头鸟,在集体活动中不应该过于表现自己”这一观点,63.6%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关于“在集体活动中看到别人偷懒,自己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偷懒,不然会吃亏”的观点,67.5%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此做法。“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是19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名言。对于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60.20/0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39.8%的被调查者持赞同态度。对于“当你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你,你会怎样对她(他)?”这个问题,58.9%的人不知道是否该原谅,26.3%的人会尝试去原谅或者直接原谅她(他),还有15.8%的人选择坚决不原谅对方。对于“在团队中是否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这一问题,60.4%的人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但内心会矛盾,11.7%的人表示自己在团队中控制不好情绪,常常喜形于色,怒露于颜。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爱国热情、人际交往能力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积极地引领与培育。

2.责任担当意识有待提升。调查发现,在对“未来是否有明确的规划”的问题上,60.7%的被调查者表示想过未来的规划,但不太明确,7.4%的人则表示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缺乏明确规划。对于“所在学校的校风、学风”问题,32.6%的被调查者认为校风、学风一般,6.2%的被调查者认为校风、学风不好甚至非常不好。关于“考试作弊”不诚信这一行为,21.6%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多学生作弊,但是保证自己不会作弊,18.7%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如果需要,自己也会作弊,18.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会作弊并且会检举作弊者。当被问到“每周去学校图书馆或自习室的频率”时,22.4%的被调查者只会在考试周去图书馆或自习室,6.1%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从不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当被问到“是否有逃课行为及逃课的原因”时,高达72.5%的被调查者有逃课行为。对逃课原因的统计发现:56.6%的被调查者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15.9%的人是“因为课程太无聊不想上而逃课”。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3.价值取向问题有待引导。数据显示,78.9%的被调查者不赞同“政治活动无需设定道德底线”这一观点。64.6%的被调查者对“群众应该绝对服从政府作出的决议”持否定态度。对于“权利只有被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才能杜绝腐败”这一观点,41.1%的被调查者不太同意或不同意。对于“现实生活中,涉及的法律程序往往较为繁琐,因此私了更有利于节约成本”的观点,人们态度不一,55.8%的人不同意或不太同意这一观点。对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程度,有28.6%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或不了解。从而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民主决议的支持,但如何在具体事务中依靠法律解决实际问题则缺乏经验。

4.传统文化素养有待强化。伴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我国传统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看待?45.1%的人保持乐观态度支持本土文化的发展,44.5%的人认为应该享受各种文化不分国界,只有6.8%的人明确表示要抵制外来文化。这些数据显示,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包容的心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乐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时光的流逝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繁荣昌盛,更是其悠久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关于“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12.4%的人认为这些传统节日太老土、没意思不过还是得过,还有11.6%的人明确选择不过这些传统节日。对于国家把端午节、清明节等规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事实,14.9%的人认为放假只是为休息提供机会与过节无关,9.8%的人认为这与我没有关系所以没什么看法。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旅游、探访文物古迹”“参加民俗活动”“观看传统文化题材影视作品”“课余时间学习传统技艺”“专家讲座”。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偏向于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式去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缺乏对传统文化理论深层次的认知和学习。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原因分析

1.多元思潮叠加,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当今社会传统和现代、中方和西方等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造成严重困扰,尤其是对继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造成很大冲击。青年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看问题主观、分析问题片面、做事情比较自我等情况,体现在参与活动不积极、懒惰,爱国热情不高,脱离群众,能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面对世界多极、价值多元、国际风云变幻、无比复杂和严峻的社会环境,精神懈怠就意味着危险。体育专业大学生本应是体育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才,只有练就过硬本领,做到三个“自信”,才是爱国、敬业的完美诠释,但如今他们精神上缺了“钙”,得了理想信念不坚定的“软骨病”。

2.知识结构偏窄,知行脱节较为严重。体育专业大学生从小就是一个运动实践能手。加之通过长期训练,使得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且练就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在大学阶段,开始关注人生的意义,关注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但由于理论知识缺乏,导致实践价值观高度难以提升,以致平平碌碌,甚至出现盲目自大,好高骛远,缺乏远见卓识。凡事粗粗拉拉,缺乏细腻,重武轻文,同时还体现在人生规划不明朗、学习主动性差、理论水平不高、自我约束力不足、不诚信等方面。作为大学生,独立完成每一次考试,亲力实现每一个承诺,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生活中互相帮助,扶贫救弱就是友善暖流的传递;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位同学都争做道德建设的奉献者,这就是道德正能量的传播。而今的知行严重脱节,导致体育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过于形式化、表面化,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难上加难。

3.自我认知不足,理性认识有所欠缺。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社会阅历日益丰富,自我意识逐步趋于成熟、心智相对完善,自我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政治法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依法治国对国家和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通过慎思明辨、去伪存真,不断廓清思想迷雾,祛除价值混乱,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战略,为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人治”行为找到了良方。青年时期是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作为大学生,他们还是一个未完全社会化的群体,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专注体育能力提高的同时,减弱了文化知识的提升,导致自我认知不足、理性认识缺失,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必然略显不足。

4.中西文化交融,家国情怀略显弱化。“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青年一代自觉担当,自愿做中国梦的担当者,见证者和共享者,做未来社会发展最积极、最活跃的推动者,才能为中国梦提供精神激励,凝聚巨大的正能量。当代青年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之奋斗不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模仿、学习西方文化和行为的人增多,导致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使大学生群体失去了去伪存真的能力,一味崇拜舶来文化,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缺少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体育专业大学生较其他大学生而言思想单一,基础知识匮乏,对待政治活动行为比较淡漠,关心、关注国家大事意识薄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家国情怀有待发扬。

三、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以更加开放、更加担当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引导广大青年全面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高等体育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践行价值观、弘扬体育精神”主题活动,不断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育人文化建设,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重要节日、主题活动、讲座报告等形式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祭扫烈士墓、革命先辈进校园、创最佳党日、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服务、校企合作等活动,提升核心价值观融人校园文化的实效,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远离网络游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与全员德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推进二级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和教研室的育人功能,形成有效统一。探索以学科大类为基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育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实践周、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实现卓越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以全国体育院校慕课联盟建设为引领实现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等课程转型升级发展,满足在校学生、运动员和全社会汲取体育知识的需求,形成示范效应。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追踪反馈平台系统,对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情况进行追踪,提升职能部门为教学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功能,实现职能部门与教学一线联动,为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拓展更多的平台。

3.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当前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大楼更离不开大师,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是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在教师中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练员、裁判员、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充分调动中青年教师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特色,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学雷锋先进个人、好人评选等活动,树立学生先进典型,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挖掘和培育、弘扬工作。此外,在新媒体时代积极拓展网站、微博、微信、QQ的强大宣传与传播功能,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激发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

4.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促成习惯养成。坚持标准,严格配备,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开展体育专业学生基本功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就业面试大赛、生涯规划领航工程,建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实践育人基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强化育人队伍建设不断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开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局面。达到学生不仅可以在书本上学,更要在实践中学,要在实干中精益求精。当今社会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感情用事,要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应对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局面,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在事物本质上的升华,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吴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 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