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栽体和重要途径。本项目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为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与思考
作者简介:徐祯,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红霞,河北工程大学社科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北邯郸056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重点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030379)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6)05-0024-03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否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践行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为更好地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2015年11月份期间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64份,剔除其中信度不高或资料不全者,有效问卷共1126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分层随机被调查的1126名大学生中,男生61 1人(占54.3%),女生515人(占45.7%);大一学生483人(占42.9%),大二学生257人(占22.8%),大三学生224人(占19.9%),大四学生162人(占14.4%);文科244人(占21.7%),理工科509人(占45.2%),农林83人(占7.4%),医学162人(占14.4%),其他128人(占11.4%)。
2.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17.7%的学生认为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8.7%的学生认为二者不存在关系。可见还有26.4%的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还存在错误的认知。
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1.7%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担当意识,60.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奉献精神,72.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树立服务社会、互帮互助的价值理念,33.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素质,8.3%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影响。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但还有少数学生认为不存在影响。
4.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自觉性。调查结果显示,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只占了30.6%,而偶尔参加和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分别占了54.7%和14.7%。可见大学生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自觉性较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没有形成常态化、日常生活化。
5.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qo多的学生认为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比较完善,而有50%-60%的学生认为有待提高。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存在不足,有待健全和完善。
6.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1.7%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意义重大,而5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有待提高,5.7%的学生认为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1.2%的学生没有什么看法。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和不足,有待提高和完善。
7.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4.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低,52.7%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与完善,57.6%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还未形成常态化、日常生活化,10.3%的学生认为其他方面存在问题。可见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不足,有待健全和完善。
8.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认知情况。第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是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但还有26.4%的学生认为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而存在间接关系或不存在关系。这表明还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还存在错误的认知。第二,大学生只有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意义和价值,才有可能主动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60%多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树立服务社会、互帮互助的价值理念,但还有8.3%的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存在影响。这表明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意义和价值。
9.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自觉性表现情况,第一,大学生是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主动自愿的过程,不是强制被迫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内心认同与外在行为自觉统一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主动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但调查结果显示,有54.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可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主体自觉性较低。第二,部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73.6%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60%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了志愿服务活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意义和价值。然而,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只占了30.6%,而偶尔参加和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分别占了54.7%和14.7%。可见部分大学生在认知与行为上存在不一致性。
10.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第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1.7%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而5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有待提高,另外,有5.7%的学生认为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可见,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和不足,有待提高和完善。第二,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和不足。究其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前面已通过调查数据对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究其外在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未形成常态化、日常生活化,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较单一,有50%-6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在组织、管理、培训、激励、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健全和完善。
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1.在认知上应该正确理解与认同。让大学生正确理解与内心认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一是要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和网络新媒体,比如:微信、微博、QQ等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也是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才会有目标、方向和动力,才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代表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先进文化。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主导价值取向是时代先进文化提出的社会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既可以服务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个人价值原则、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在主体上应该自愿与自觉。大学生主动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主动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素质后再外化为行为的外在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自觉性较低,而且部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性。那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探究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就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究其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原因,一是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认知;二是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主导价值取向去指引自身的外在行为;三是部分大学生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自身的内在素质,缺乏服务社会的担当责任意识。究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面对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面对西方国家凭借网络平台倾销与渗透的资本主义自由化社会意识形态,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变成自身内在素质需要排除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需要防御极端个性自由化的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侵蚀。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主导价值取向就成为大学生主动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3.在机制上应该健全与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人员组织、管理、培训、保障、激励等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有效保障。国外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规模大,社会效益好。近年来,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向法制化、政府化、机制化、全民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健全和完善可以结合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一是要健全与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队伍建设与培训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学校要高度重视,健全宣传、引导和培训机制,让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认同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同时要提高大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二是要健全和完善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日常生活化、规范化,同时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使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三是要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生活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拓展和延伸传统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四是要创新与完善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重要的平台,要以网络为阵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先锋,等.试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 朱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