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要求,走好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如何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作用

原创:傅豪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5 阅读量: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抓手,而作为支部书记,更是支部日常工作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因此我们必须从严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严于律己,走好率先垂范的“最后一公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支部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每一名党员的配合,支部书记的威信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自己给自己开通行证,那么支委和其他党员一定会敷衍了事地对待工作,更不用说入党积极分子和申请人了。相反,如果我们主动进行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学习,一丝不苟地对待支部的各项工作,在需要奉献的时候冲在前面,自然能够辐射到其他的党员,支部工作开展就会变得顺利。关工委的张菊英老师,早已经退休,但却仍然坚持从事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先后为金融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群体进行授课和指导。我还记得自己大一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张老师和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进行了深入的谈话,并且指导我们进行党章学习,基本都会忙到很晚,有时还要赶末班地铁回家。就是这样一位老党员,在退休之后仍然发挥余热,为学校的党员队伍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在高中时被接收为预备党员,当时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比较少,入党动机也不够明确,只是觉得党员是一个光荣的群体。从张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含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就是每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我们作为支部书记,更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这句话。

二是严格标准,走好党员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党员的教育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而对于研究生党支部,同学们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连三年都不到。基本都是“研一申请,研二吸收,研三转正”的模式。同时研究生阶段科研任务和工作压力相对本科来说更加繁重,对入党申请人的培养考察也面临更多的问题。我们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从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建立定期、长效、多面的培养考察机制。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谈话、思想汇报审阅等方式,让每一名申请人明确整个入党的流程,端正入党动机,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及时淘汰那些“入党投机分子”,把那些学习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愿意为身边同学服务的优秀申请人吸收为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克服老好人的思想,不能做和事佬,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推优入党的过程中不分亲疏远近,只看考察结果;要敢于对有问题的申请人说不,杜绝“带病入党”的现象。我们看似善良的“高抬贵手”,抬进党组织的可能就是下一个田佳良,只能损害党在群众当中的形象。

三是严抓落实,走好组织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支部要想成为战斗堡垒,发挥好凝聚党员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光有制度还不够,还需要严抓落实,确保制度的执行。在组织生活方面,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组织生活,采用党课教育、体会交流、现场教学、知识竞赛等方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增强支部凝聚力;发展党员方面,要落实好入党联系人制度,做到有谈话、有交流、有汇报,及时掌握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培养工作;党员教育方面,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开好民主生活会,真诚地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和提高;服务群众方面,要真正从身边同学们的现实需求和困难出发,切实解决同学们的关切问题,从小处着手,增强同学们的获得感以及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曾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对我而言,新的支部已经成立,新的征程也已经开始,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但我有信心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发挥好“头雁”作用,为党组织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2018级研究生支部书记  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