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述评——基于CSSCI核心期刊检索分析

作者:陈光辉 刘世华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摘要】自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不仅数量庞大、观点纷杂,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热点频现的趋势。如何准确地把握其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变化和规律、追踪前沿热点和动态,就成为当前进行民主研究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借助中国知网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检索2000年以来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章,通过梳理分类并展开综述,以期对当前的民主政治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简介】陈光辉(1990一),男,山东临沂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党与民主问题研究;刘世华(1962-),女,山东胶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也成为学界和理论界密切关注的焦点。其实,从更长的时间视角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自2000年以来开始进入到一个高产稳产、创新出新的新阶段。众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长期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展开研究,取得了特别丰富的研究成果。因而有必要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展开回顾与展望。基于此,本文在对中国知网CSSCI核心期刊的检索分析基础上,试图对20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展开综述,以期助益于当前和以后的研究。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概况

我们将基于2000年以来的15年时间长度作为纵向坐标,以中国知网CSSCI核心期刊的内容范围为横向坐标,绘制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坐标系。通过观察其宏观的增长速率、模块划分和动态变量,分析其微观的研究焦点和辐射点,总结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规律,描绘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地图,从而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总体概况。

(一)研究数量统计及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出2000年以来的15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数量及其变化,我们通过控制时间段变量的方法,对检索数据作进一步地对比统计和分析。

从宏观上的数据来看。设定以2000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1984条结果。而设定198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的时间节点,共得到669条结果。也就是说,2000年以来的15年间比2000年之前的15年研究成果量增长了约296%,在保持着高速的上升惯性的同时,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较高产量。近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是名副其实的学术研究热点和焦点。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主题关键词,以每五年为时间节点,进行高级检索。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一方面,各数据库的文章和论文数量也是逐年攀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增长最为明显。另一方面,各数据库占总量的比例不同。学术期刊类文章数量占相对多数,占总量的53.7%。然后依次是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国内会议论文。各类来源数据库虽然比例大小不同,但是它们的文章数量也是逐年递增的,甚至是每隔五年呈现翻倍式增长的趋势。

(二)研究方法概况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方法层面来看,规范化的定性研究依然是主流。但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方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加新态化的特点。

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依然占据主流位置,尤其是在学位论文当中最为常见,不胜枚举。但是近年来,注重实证经验、注重问题发现、见微知著的经验研究逐渐流行起来。经验研究跳出传统规范研究的藩篱,选取一个典型的地区或者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收集和分析原始材料,描述和整理问题现象,以个性探讨共性,以个案透视整体,以微观投影宏观,重视问题的发现,进而对民主问题的解决产生启发,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预测,为顶层设计和决策提供实证经验。经验研究的方法最常见于基层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研究当中。可以说,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并重是未来民主问题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也是质化研究,主要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整体或某一方面的解释、建构和意义研究,多以大量的逻辑推演、历史事实作为主要内容基础,具有明显的思辨性和概括性;定量研究也称为量化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要着眼于对具体现实资料数据的研究,具有明显的预测性和探测性。传统和主流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定量研究的成果。我们发现,采用定量研究的文章往往选取更微观的视角,经常以案例研究作为基础,为我们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使民主研究更科学性和现实性。

比较研究方法广泛运用。比较研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横向对比研究,从而揭示出各种民主形式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突出民主的特点和本质研究。常见的比较研究方法的论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民主对比研究、与新加坡威权民主对比研究、与印度民主对比研究、与苏联民主对比研究等。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部也有大量的比较研究,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比较研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比较研究、领导人民主思想比较研究等。

非常规研究方法频现。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方法出现明显的新态化趋向。这些新态化的研究方法跳出传统规范化的定性研究,去宏观化、去对策化、去解读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将西方的行为主义、功能结构、依附理论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学术研究中来,再如民主博弈论、民主生态研究、民主抽样与测量、民主调查研究等非常态的研究方法的运用等等。这些非常规、非常态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和运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学术讨论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启迪和思路。

(三)研究视角概况

通过归纳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大部分文章和论文都是以历史、理论、实践三大视角维度展开的,然后再以理论梳理、历史回顾和实践考量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由传统三大视角走向更加多元化、交叉化、本土化。

学科交叉的新视角研究。传统的民主研究都是基于政治学、中共党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法学等单一学科角度和视域下进行研究。当前多学科交叉下的新视角民主问题研究越来越流行。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视角研究,通过不同学科视角的观察、分析、解读,研究和再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规律以及特点。例如薛洁的《信任:民主的心理基础》、曹峰旗的《党内民主困境的政治生态学分析》等等。

追踪时效性和时事性的研究视角。紧跟时事政治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以新的视角解读研究民主问题。以党代会、“两会”的召开为周期,可以明显的看出民主研究热点的变化。例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新型城镇化等视域下的民主问题研究。此外还有周期性的纪念周年活动、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也会形成一些民主研究热点。

本土化视角研究特色越来越突出。随着多元化、多视角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本土化”的研究趋势更为明显。在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网络民主和党内民主的研究方面尤为明显,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更中国化的话语方式解读中国式民主,在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性格中探寻中国式民主的源头和根基。例如袁峰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式民主》和《中国式民主的文化解读》、许奕锋的《协商民主的文化基因检视》、范正宇的《中国式民主传统别谈》等。

二、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内容概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内容总量特别丰富,我们不能做到研究内容大数据的一一呈现,所以我们从其内容本身进行二分法的分类,即基础内容、具体热点内容两个部分进行概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概述,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其当前建设和研究的整体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前实践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捕捉最新研究动向和预估未来发展趋势。

(一)基础内容的研究

三个并行研究的主题概念。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15年来的研究发展整体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式民主”三个主题重叠交相、齐头并进。在本质上讲,三者的内涵、外延和核心是同一的,都是对中国民主的高度指称概括。但是,三者在目标视角、表达侧重和时间先后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对中国民主的性质和本质的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站在制度和道路层面上的高度概括,而中国式民主则是对民主的中国特点的集中总结和参照比较。并行研究的三个主题互促互融、交相递进,不仅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而且共同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研究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三统一”研究。2000年来学界关于“三统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基本取得了一致的共识。例如:“三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坚持“三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除此之外,大部分学者集中于对“三统一”的关系进行研究。有研究者认为“三统一”是有机统一,三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还有研究者认为“三统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人民利益。此外,还有研究者对 “三统一”制度建设对策进行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创新党民关系和党法关系的制度建设是“三统一”的最重要、最关键和最佳的路径,有研究者认为“三统一的”根本点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利益”,人大制度是实现“三统一”的根本制度载体。

“四制度”研究。十八大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制度建设研究一直以来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研究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进行历史经验研究,例如房宁的《中国道路的民主经验》(2014)、李涛、张德友的《中国共产党民主制度建设经验研究》(2012)。有研究者对“四制度”的优势特色进行研究,例如中国民主制度鲜明结构性特点和优势的研究,通过比较中西方民主制度来凸显中国民主制度的优势特色的研究。还有的研究者对民主制度建设路径和对策展开研究,有学者得出增量推进、渐进改革和有序民主的结论,有重视法治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或者重视程序民主建设的对策,再或者增量政治改革和增量民主的路径等等。

从总体上看,“三主题”、“三统一”、“四制度”研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研究的基础和主体。15年来,学界和理论界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进行学理上的研究,丰富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理论的内容。当前,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交叉研究、对比研究以及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研究越来越多,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内容研究进入更加细化、深化的新阶段。

(二)具体热点内容研究

协商民主研究。2003年开始,俞可平、陈家刚等学者将西方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翻译并引入中国,随后协商民主研究成为理论和学术界研究的核心和焦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协商民主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领域。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研究,比较主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马魂、中体、西论”,即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这一观点得到学界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民主历史研究,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历史源头进行理解发展阶段的研究,有统一战线起源说,有“三三制”起源说,还有很多学者持1949年新政协起源说等等。最后,协商民主建设对策研究,有四维整体制度化的推进策略,有基层治理推进策略,以人民政协为主要平台的建设策略,还有以政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路径选择等,此外,很多学者都持有一个共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两会”民主模式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基层民主研究。基层民主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新世纪以来基层民主建设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一大热点。基层民主研究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多以案例为研究对象,另一个则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深圳市龙岗区“两票制”基层民主选举研究,部分地区乡镇长选举改革,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研究,四川省乡镇公推直选研究,江西乡镇长直选研究等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为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提供了一个微观、灵活、生动的研究视角,基层民主研究对象独特、方法灵活、视角新颖,而且注重实证、案例、经验研究,不仅对基层民主实践发展、试点推广、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其它民主形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网络民主研究。网络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对网络民主的讨论和研究越来越多。2000年以来对网络民主的研究态度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最初,研究者普遍对网络民主的产生质疑。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民主是一种不健全的有限民主,有研究者质疑网络民主的现实性,认为其会对现实民主产生负面影响;还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民主带有不稳定性、非理性等特征,不能成为最理想最现实的民主形式。后来,有不少研究者对网络民主未来发展十分看好。针对网络民主的两面性,有研究者提出了通过对网络民主进行规制安排以及技术手段,规避风险,发展虚拟现实的网络民主,还有研究者提出要通过国家、社会和公民共同塑造网络民主秩序。学界基本上长生了一个共识:网络民主或者网络平台上的民主实践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契机和亮点。

党内民主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必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首先,对党内民主思想探源和历史理路研究。一部分研究者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民主思想来探寻其源头,还有一部分研究者通过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党内民主思想来梳理其历史发展理路,例如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民主思想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研究等。其次,是关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研究。有研究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有研究者认为党内民主是先导,人民民主是主体,还有研究者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前提,后者又是前者的发展动力。最后,关于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研究。有研究者认为党代会、党委会、党内民主制度等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有研究者认为通过人大制度平台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内外互动的路径选择;还有学者认为要遵循民主发展的系统性、逻辑性、竞争性等规律,推动党内民主向纵深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热点的民主问题研究,诸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问题研究;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民主压力与民主风险的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民主建设关系研究等。通过这些具体热点民主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管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全貌,同时也可以发现当前民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三、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诸多新成就和研究新动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中国民主政治新的内涵,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众多学者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举措、新气象、新变化、新趋向进行研究,针对这种新变化和新局面新常态不同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概括和结论。有部分学者提出“中国新民主政治”、“习近平新政”、“习式新常态”等新概念。还有很多学者对习近平民主思想进行研究,例如习近平的民主真谛理论、习近平民主政治发展路径理论、习近平民主评价的中国标准、习近平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观等等研究。还有很多学者对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新动态进行研究,例如,十八大以来民主集中制、巡视监督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建设、人大监督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和协商民主研究等新发展新变化进行研究。总之,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个体精神文化生活日趋多元”[4]的情况下,2000年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新变化、取得新成就、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对当前研究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未来研究趋向进行理性展望,是当前民主政治研究的重要工作。

(一)当前研究的反思

总体上看,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但是,当前的研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规范性研究多,经验性研究少;整体性思维强,元素性思维弱。民主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理论问题。很多民主研究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模式,难免会造成理论依据的失真,造成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的关系脱节。真正通过民主调研、民主亲身实践参与、民主采访等方式进行实证经验的研究数量较少,对现实问题起到有效反馈的成果也很少,能够关照现实、影响现实,实现理论突破和实践升级的就更少了。所以,学界和理论界应更综合地运用定性定量、规范经验、整体元素性的研究方式,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方式方法均衡发展。

其次,多停留在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解释和宣传,缺乏在逻辑和哲学等深层次的学理分析。缺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本源问题的探究和谈论,尤其是中国式民主的元起点、元逻辑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创新中国式的民主话语等方面亟待加强。当前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独立的知识体系构建,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流派。

第三,创新性研究力度不足。创新性研究在整体研究中比重偏少。对研究创新点的及时性、长久性跟踪不足;文本材料的重叠使用较为常见,对原始材料的生新研究较少;针锋相对的学术争论不多,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上的深层创新乏力。

(二)未来研究的展望

当然,从研究趋势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研究,又有现实关照;既重学理论证,又重实证研究;兼顾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时效性的综合研究,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性特点。随着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空前重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协商民主研究、民主的中国话语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等领域将会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将会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党的十八大首次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大战略部署。随后一系列的中央文件、决定意见以及领导人重要讲话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共中央作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学界对协商民主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例如有学者就持“协商民主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破题”、“协商民主助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观点。如今,一个横向覆盖范围广泛、纵向布局层级多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初具规模、正在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协商民主将成为一个独立的热点研究领域。

民主的中国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建设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在中国不断开放发展以及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过程中,各种政治思想喧哗、各种民主流派争锋,是今后舆论场的常态,也是我们学界必须面对的。而构建中国式的民主话语体系,树立中国民主的主体性,是有效应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有效举措,也是在新时期建立中国民主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的给力途径。构建中国式民主话语体系,需要塑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让自己的解释权和说服力更加强大;需要挖掘实践中的中国民主案例,让自己的民主故事内容更生动鲜活;需要熔炼中国民主的语言风格,让自己的语言更丰富灵活,更具世界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将成为学界讨论的又一热点。传统思想文化内含着的政治传统、决策方式、政策原则等高层次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一脉相承、历久弥新,随着时间和空间得以传承和展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彰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重要因子,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民主基因,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