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

作者:杨剑钊 许一飞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1 阅读量:0

【摘要】自媒体的“自”特征在于其的自为、自我、自主与自由,这些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定位为六大功能:教育载体功能、意识形态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因材施教功能、精准推送功能、监督反馈功能。然而,自媒体本身的一些弱点影响了这些功能的实现,如自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把关,娱乐化倾向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去中心化特征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分散化布局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要解决这些影响自媒体思想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载体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建设,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三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媒介素养。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杨剑钊(1982- )男,吉林延边人,讲师,哈尔滨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科长,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研究;许一飞(1979-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科研处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中国政治。

在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可以吼一嗓子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几何序列级的爆炸式增长。面对世界观虽已形成但还需完善、思维水平较高但还需实践历练的高校学生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定位自媒体的功能并发挥其优势,如何弥补自媒体的不足以促进其优化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自媒体的“自”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自媒体的定义

关于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是由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里斯提出的。“We 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自媒体是媒体形态的3.0版,是继平面媒体、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1.0版(Old Media),以数字报、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体为代表的2.0版(New Media)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形态,以博客、微博、微信、个人主页、即时通讯工具等为代表。

(二)自媒体的“自”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第一,自媒体属于自为的媒体,其实时互动性提升了主客体间的交互性体验

教育的本身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授受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受众,受众籍由自媒体可以迅速对教育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教育的自由来自传播的自由,We Media 是我们的媒体,传播自由改变了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通过自媒体主客体之间充分互动,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心理距离,实现教育主客体的转换。

第二,自媒体是属于自我的媒体,可以使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得到彰显

自媒体迎合了高校学生越来越强调发挥个人价值、彰显个性和实现自我的心理预期。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而导致表达的现实与想象之间存在差距的藩篱,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合理展示平台与宣泄途径。自媒体的参与者,既是实时发布的信息生产者,享有利用媒体传播信息的权利,也是浏览页面的信息接受者,享有利用媒体获取信息的权利。在个性彰显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既可以发表主观见地,又可以转发价值观相同激发共鸣的信息,传播的信息体现了主体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自媒体是属于自主的媒体,它的个性化特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变成了“全民DIY”,传播者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自主的个性化发布,来自各行各业的大众们,以其禀赋气质,多以亲历的视角,更快更贴近现场地发出声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我所用,可看、可听、可诉、可感,自媒体所承载的教育内容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受众在自娱自乐中接受教化,最大程度地消除传统教育媒介给人带来的说教灌输的枯燥感。

第四,自媒体是属于自由的媒体,可以使高校学生表达自我意愿得到实现

采集、编辑、审查、发布,这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流程,从传播到接受再到反馈需要经历繁琐的步骤,人为地拉长了传播时间,滞后性是其硬伤。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话语垄断格局,消弭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每个传播主体,只要借助一定的媒体终端,就可以对社会热点实时发表观点和看法。消息、观点等不再是线性的一对多的单中心传播,而是多对多的多中心传播,常常以几何序列爆发式扩散,使言论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快捷流动。信息发布“不再是处庙堂之高的精英们的专有游戏,正襟危坐的政治家和嬉笑怒骂的草根屌丝有了一个同等高度的平台。”[2]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自媒体终端自由地表达自我,自由地呈现自我。草根阶层自此拥有了相对独立的话语权,更加能体现民意,使自主性得到发挥。用户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观点,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给予的,极大地实现了自由表达的愿望和迎合了现实的心理需求。

二、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一)教育载体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3]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桥梁和船的作用。在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政党就重视载体的教育功能,列宁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报刊,没有报刊就不可能系统地进行有坚定原则的和全面的宣传鼓动。”[4]在自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微信、QQ等自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征,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载体。这种强大缘于三个方面,一是自媒体能够承载无限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二是自媒体是居于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最便捷沟通的桥梁;三是自媒体的居间互动是最紧密的主客互动。

(二)意识形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5]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媒介即意识形态”,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是非中立性的,是按照统治意志的需要设计出来的,其社会控制的职能具有预设性和先验性,媒介通过对信息内容的建构和传播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也就是说,在传统媒体时代,传媒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道德养成工具,或者是政治宣传机器,人们被教导、被引领,具有一定程度的由外而内的被动性特征。自媒体作为媒体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承载了媒体所应具备的全部功能。话语权下移是自媒体横空出世所带来的时代特征,其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种族与民族、国家与疆域、现实与虚拟,使人们的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养成历经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缓慢转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三)舆论引导功能

高校学生身处校园之中,缺乏实际社会生活的历练,心智还需进一步成熟,社会经验还需进一步积累,世界观还需进一步塑造,人生观还需进一步树立。因此,尤其需要一个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而高校学生本身对自媒体的关注和使用是广泛而普遍的,自媒体几乎渗透到了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整个高校学生群体对自媒体信息的认同程度颇高。“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依赖程度,是理解媒介中的讯息何时及为何改变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的关键变量。”[6]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之中,引导舆论掌握自媒体传播话语权,是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7]引领高校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必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语言”来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功能。

(四)因材施教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在访问北师大时指出:“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自媒体特有的社交功能,可以充分展示高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群体归属。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即淡化了在场的拘束与恐惧感而畅所欲言的可能。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及心理障碍在一个泛在的虚拟世界中弱化,人们在既旁观又在场的情境中表露出更真实的想法,一切以表达为先,一切以抒怀为先,支持可点赞,不支持可以旁观,想说就可以留言。人们可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结成同盟,在共同的行动中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自媒体考查个体的行为特征,也可对整个虚拟共同体进行类的分析研判,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和指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群分类才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自媒体的社交功能了解学生需求和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调整。

(五)精准推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推送的过程。通过特定媒介来承载教育内容,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语言、文字、图片、符号、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对教育对象进行宣传告知、信息传播、观念交流、情感沟通的教育活动过程。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送的过程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送的主体、客体、媒介三个部分组成。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送的主体是指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发起方,在高校就是指广大教师及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送的客体是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是教育信息的接收者,在高校就是指接受教育的学生;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推送的媒介就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软件,它普遍存在于高校学生的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推送已成为国家教育创新的战略选择,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8]尤其是在自媒体“圈文化”主导社交的当下,我们的教育者、广大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及学生骨干应将教育信息精准推送到高校学生的各种圈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自媒体把模范人物的典型事例、感人言行推送给学生,让典型人物的高尚行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以模范的行为方式来引领学生自身的为人处世,激起学生的共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社会品格。

(六)监督反馈功能

提及媒体的监督反馈功能,社会公众常常称之为“无冕之王”、或者是“第四权力”。这使媒体成为社会的瞭望者与守护者,很大程度地担负起社会预警和社会反思的职责。公民的监督权是一种法定权利,通过一定的媒介,通过必要的舆论表达,来影响公共决策等,实现对公共行为的监督。马克思 1849 年 2 月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一文中曾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的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9]而自媒体是媒体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尤其是其实时发布、精准传播的功能,可以极大地发挥出监督反馈作用。监督包括对高校贯彻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大政方针的监督,对学校德育决策的监督,对教师思想政治课上课效果的监督,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监督,对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监督等。通过这些监督,可以传递正能量,创新高校管理方式,推动高校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自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面临的困境

(一)自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难以把关

自媒体是属于自发的媒体,碎片化是其显著特征。传统媒体的发布方式一般具有时间和形式的固定性,自媒体的“微”(如微博、微信)碎片化了时空以及生活流程。绕开传统媒体“把关人”的掣肘,各种表达“肆意”扩散,导致传播内容严重碎片化。每个自媒体的参与者,无需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也无需经过刻意或专业的制作,就可以自发地传播信息。使人们即使在碎片化的休闲场景也能够接收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广泛共享。这样既可以积少成多地充足利用时间,碎片之沙聚成信息之塔,又不受固定规则的束缚,充分满足向外界展现真实自我的需要。但这种碎片性,导致传播内容纷繁芜杂、泥沙俱下,不良信息也会迅速传播。而分散于多处的把关人,因其时间、地点及反应速度的原因,未必及时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被极大地弱化。

(二)自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

美国学者波兹曼认为:“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体育、教育、新闻以及商业等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并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0]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规范的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的,另一方面教育的目标是使高校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可用之才。然而,自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使娱乐化倾向进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娱乐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以娱乐的态度衡量一切价值,娱乐至死、娱乐至上,因过度地追求娱乐而使人生浮于表面,而对价值的关怀、意义的追问、人生的深度思考却在无意识中被放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被消解的对象,认为它“高冷”、“板着面孔说话”,一切不能博人一笑的教育都成了被嘲笑的对象,就是不娱乐必远之,唯娱乐同我类,虚无了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改革开放的洪流铁骑、历史文化的价值皈依,以无规范为规范,以无原则为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原则性就不可避免地被弱化了。

(三)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特征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传道、授业、解惑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延续古今,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听讲,教师通过备课可以掌控传授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的“主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学生处于被灌输、训诫式的教育氛围之中,具有被动性和人身依附性,因而往往会因为缺乏感染力和亲和力而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与自媒体时代的多元互动丰富多彩形成鲜明对比,自媒体实现了点对点的实时互动式传播,学习已经不仅限于课堂,学习形式已经不局限于口口相传,解惑也未必只依赖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自媒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教育,这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高校学生可以自行寻找资源为自己合理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找到依托,以极强的情感共鸣和积极的参与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的品性。

(四)自媒体的分散化布局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

自媒体上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因其分别存在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分布极其分散。虽然自媒体的存在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但不能改变其过于分散的分布本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都涉及到时效性的问题,自媒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需要针对高校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生产、传播和利用,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及时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污染,导致信息在到达高校学生时,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自媒体终端所获得的信息与整个事件本身的真实面貌差距较大,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正当性的影响是极为负面的。而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从众跟风的现象,这固然和大学生的辨识能力易受外力影响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不能及时跟进。即便有时及时跟进,但过于分散弱小没有集约化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堂而皇之地占领了高地,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选择

要解决上述影响自媒体思想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及载体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自媒体作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交互的中介体系。在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实施者;以自媒体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广大高校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益者。自媒体所展现出来的新的发展态势,必将极大地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参与其中,也必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工作者队伍建设

当前,充分发挥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这要求务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发挥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根本,必须牢牢坚持。任何媒体都要表达立场、传递思想、影响人心,都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属性。”“如果管不住新媒体,党管媒体的原则在互联网上就会被架空,我们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11]发挥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立足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党的声音在自媒体上更响亮、传得更远,让党的声音通过自媒体潜移默化为高校学生的自觉思维品质。其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媒体意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觉运用并充分发挥自媒体思想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质。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知自媒体文化已经成为当前特色文化的事实,把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的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优势,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课常常出现的说教为先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寓教于乐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者媒介素养

高校学生作为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接受者,同时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提升其媒介素养也是自媒体发挥其功能的必要因素。李·雷恩尼(Lee Rainie)和巴瑞·威曼(Barry Wellman)在他们的新著《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Networked: The New Social Operating System·)提出了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我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Networking literacy)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提升媒介素养,就是要引导他们正确筛选自媒体信息、正确参与自媒体活动以及正确利用自媒体信息获得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资源。第一,要提高大学生对于自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自媒体上的信息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映射,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展现。自媒体的自我发布的特征,使自媒体信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真实性以及中肯性欠缺是它的与生俱来的弱点。需要引导学生经常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跟风、不信谣、不盲从地进行转发和评论,以免造成不利的结果。第二,要培养高校学生的自媒体意见领袖。勒庞认为“一切群体动物有着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12]而意见领袖就是一种头领,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尤其是一个群集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当大多数人对事态没有或者没有及时拥有清楚而合理的观念或观点时,就需要有人充当引路人,那个首先站出来并获得拥戴的人就是意见领袖。在高校中培养意见领袖,要以学生党员干部为基础,他们代表学生中的精英,不仅成绩优异,还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利用自媒体平台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号召力,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自媒体平台建设

自媒体平台建设是发挥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是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运用的载体。强化平台建设,是针对目前高校自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相对落后、没能紧跟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前沿的现实的必然选择。一是要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就是要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自媒体平台体系,整合微信朋友圈、短信、微博、QQ群、社交网站的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和谐共振的自媒体载体合力,努力打造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纵深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好技术基础。二是要开展优化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研究。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建设,已经大大滞后于自媒体自身的发展,导致其缺乏科学完备的理论模型与建构范式。强化自媒体平台建设,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在建设中学习建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授受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受众,调动主客双方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理论创新与经验总结,为不断优化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Dale Peskin: We Media;Introduction, http://www.hypergene.net/wemedia/weblog.php·id=p3.

[2] 许一飞. 网络民意对党的考验及应对策略[J]. 科学社会主义,2013,04:101.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

[4] 靳珠.大众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5] 董洪亮.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 人民日报,2014-12-30001.

[6] 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第315).

[7] 杜尚泽.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 人民日报,2016-02-20001.

[8]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6-02-2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6 卷):《新莱茵报》审判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年版. P349.

[10]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第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 人民日报社社长 杨振武. 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N]. 人民日报,2016-03-21007.

[1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