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这个总开关运行良好,人就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和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人就会产生迷茫甚至容易误入歧途。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理论辨析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年大学生因“三观”不同,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巨大差异:有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也有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所谓的“空心病”,他们对生活感到迷茫,对人生充满疑义,更不知道未来往何处去。如何加强“三观”教育和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这就需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为树立正确“三观”奠定思想基石和力量源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入脑入心,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需要落实到内容上,要教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好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教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鼓励青年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的思想伟力。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宣传思想工作,让青年大学生系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他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继承、发展和弘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生命力。
教好马克思的伟大,就要讲授好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不朽功绩。他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他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为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义无反顾投身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要鼓励青年大学生阅读马克思的传记、书信等作品,通过对马克思伟大人格、崇高品质、不凡一生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就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道义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占据真理制高点,是因为它研究了客观世界和社会形态更替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构想,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马克思主义占据道义制高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特殊利益,不谋私利,而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使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历史进步的方向。
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很大成效,但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永远在路上,需要在教师练好内功、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等方面着力,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坚持练好内功,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练好内功,就要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只有做到心中有“真经”,才能胸有成竹、提升自信、坚定信仰、游刃有余。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就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到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回应他们的关注难题,让学生感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从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纳度和喜爱度。同时,要运用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是真理,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理论武器,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正在做的事情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切体会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因此,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鼓励青年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同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科学技术的新进步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挑战。通过世界比较、立体感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目前为止还有没有任何学说能够取代马克思主义,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得如此透彻,进而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和积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艾四林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江静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