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新教材以成熟的章节架构,系统阐述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忠诚爱国者的应有作为,为面向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确立了基本的内容遵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运用新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要明确教育新定位,二要把握修订新交化,三要厘清教材重难点,四要理顺教学辩证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作者简介】刘水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原文出处】《思想教育研究》(京),2018.8.72~7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CKS023)阶段成果。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组织、领导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订组于2017年11月启动新一轮教材修订工作,历时5个月形成2018年版新教材。爱国主义部分是本轮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新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首先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定位,在此基础上,透彻把握“基础”课教材关于爱国主义的修订新变化,同时厘清教材重难点、理顺教学辩证法。
一、明确教育新定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注重面向青年大学生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尤其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培育问题,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确立了全新的战略定位。运用“基础”课新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及其培育的重要论述,明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定位。
(一)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傲然立世的精神支柱,是个体发展成才的第一美德
习近平高度评价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发展、个体进步中所具有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爱国主义精神是立国之本,是成人之基。一方面,习近平基于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的全面考察,深刻指出了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他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1]习近平不仅把爱国主义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而且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著称于世”[2]的根本特质、核心标识。另一方面,从个体角度看,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一个人成长进步、成就事业的第一美德。习近平同科技工作者谈话时曾明确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3]为什么爱国情怀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是“第一位的要求”?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阐明了这一观点,他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4]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作用意义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明确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因素,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弘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12个词、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立体、全面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根本价值追求。3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之间是什么关系?贯穿于3个层面价值要求的根本线索是什么?习近平在思考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时给出了明确答案。他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5]这一重要判断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其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相承接,而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向往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并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时,无不折射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唯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时,“爱国”的价值追求被置于首要地位。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说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主义号召人们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话,那么和平年代的爱国主义,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则号召人们为全民族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6]这一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定位与时代主题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确立了重要理论遵循。
(三)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
鉴于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地位、关键作用,习近平布局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建设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6]习近平提出“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这一重大课题,鲜明昭示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目前,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印发重要通知,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7]高校是培养各行业知识分子的摇篮,“基础”课一线教师要以此明确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全新定位。
二、把握修订新变化
从2006年初版发行至2010年版的推出,“基础”课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章、节、目的框架结构上基本没有大的调整。2013年初习近平提出囊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概念后,“基础”课教材诸版本关于爱国主义及中国精神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始逐步修订。聚焦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上,与2015年版相比,2018年版“基础”课教材的修订工作可用“调”“增”“删”“改”4个字来概括(见下页图1),具体而言就是调结构、增要点、删繁语、改表述。
图1 “基础”课教材15版、18版“爱国主义”框架对比图
(一)调结构
新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章一级的大结构调整,有节一级的小结构调整。2015年版教材在本章围绕“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逻辑主线铺展3节的主体内容。这一逻辑存在3个问题,一是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放在后两节具体展开,“抽空”了第一节“中国精神”的内容;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即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置于两个精神的整体叙述中难以得到充分彰显;三是由于时代精神的具体内涵缺乏权威界定而不能在第三节得到准确阐述。鉴于此,教材组修订本章内容时做了大结构上的调整,使本章沿着“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逻辑主线展开。以爱国主义一节为例,本节把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调入前一节“中国精神”下面,充实了该节的相关内容;而本节则聚焦于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词,以更加清晰的逻辑深入探讨了爱国主义相关问题。这是新教材在本章进行的大结构调整。新教材在“爱国主义”一节进行的小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本节第二目“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下。2015年版教材在本目中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等3个层面依次展开;但3个层面之间的前后逻辑不甚明晰。2018年版新教材对本目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加,沿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等4个层面由本及末、由近及远地展开,使得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为整全。
(二)增要点
新教材的“爱国主义”一节由3目组成。本节知识要点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两目之中。一是在第一目“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下增加“爱自己的国家”这一知识要点,从而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本就具有的鲜明政治特征。二是在第二目阐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时,增加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等要点。需要指出的是,新增要点不是简单地叠加在本节原有知识点之上,而是在有机统合基础上,与原知识点恰如其分地融为了一体。比如第一目新增的“爱国家”知识点,既与原有的“爱河山”“爱同胞”“爱文化”等要点有机交融,且与第二目“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中关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要求前后呼应。又如,第二目新增的“维护民族团结”与原有的“维护祖国统一”融为一体,新增的“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知识点则充分吸收了原教材关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内容,同时阐发了习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凸显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的世界视野、开放气韵。
(三)删繁语
新教材在修订过程中的删除内容,主要是2015版教材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中的表述。原教材第二节对爱国主义时代价值的分析,与第一节对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分析,无论是在逻辑思路上还是在内容表述上,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重叠。新教材在第一节第三目中保持对中国精神时代价值的阐述同时,删除爱国主义时代价值的相关内容,无疑使得本章内容更为紧凑、精炼。另外,原教材关于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长篇论述,主要落脚点在于强调全球化大潮下要坚持民族独立性,坚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新教材大幅精简、压缩相关表述的同时强调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统一,使得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立意与要求更为整全。
(四)改表述
这类修订主要集中于框架、结构、核心要点变动不大的第三目“做忠诚爱国者”之中。比如教材组根据党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最新阐述对港澳问题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表述;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教材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部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要表述。此外,教材修订组在第三目的“促进民族团结”要点下增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论断,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要点下增加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新要求,等等。对原教材字句、表述进行的相关修订,虽然没有反映到教材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点等方面上,但其中所融入的新观点、新判断,也是“基础”课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着意呈现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调、增、删、改只是本文对教材组修订工作所做的简略归纳。此外,调、增、删、改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的。在很多地方是调中有增,增中有改,改中有删,以求教材的框架、结构、逻辑、内容、表述更趋完善。
三、厘清教材重难点
习近平作出“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的重要指示,深刻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爱国主义也一直是“基础”课教材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中还蕴含着不少难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课教材配套用书针对“中国精神”一章概括了3个教学难点,其中两个属爱国主义教育范畴。[8]25可以说,厘清这些重难点问题(见图2)是我们运用“基础”课新教材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的讲授重点:“四爱”的逻辑关系
2018年版教材编写组修订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时,经慎重考虑、反复研讨,在2015年版的“三爱”(“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基础上,增加了“一爱”,即“爱自己的国家”,从而恢复了“基础”课教材2013年以前诸版本呈现的“四爱”内涵。“基础”课教师讲授爱国主义的“四爱”内涵时,应着重讲清楚“四爱”的内在关联,讲清楚“爱国家”在其中的重要地位。要阐明这一问题,我们得首先弄清“国”是什么,搞清楚“国”之为“国”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概略而言,领土是国家赖以存续和发展的生命线;人民是构成国家、民族的主体要素,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根本组织形式。因此可说,“爱国主义”概念中的所“爱”之“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山”、族群意义上的“同胞”、精神意义上的“文化”;而且包含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是“国”之为“国”的最本质意涵;热爱能够庇护国民生存和发展的国家体制,是爱国主义的最本质要求。
图2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重难点示意图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讲授重难点之一: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这一点之所以为本节的讲授重点,是因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最本质要求就是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6]。而我们之所以说这一问题同时是本节的讲授难点,是因为当代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的切实问题相交织,是因为处在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古与今、中与外的交流交融交锋异常剧烈。“基础”课教师面向青年大学生讲清楚这一重难点问题,就要把握好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统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一是要阐释清楚“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深刻历史逻辑。二是要阐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发生翻天巨变、迎来光明前景、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是要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将爱国和爱社会主义有机融合于一身”[9]。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讲授重点之二: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当代国人而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扬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基础”课教师讲清楚这一重要知识点,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阐释好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彩意蕴。二是阐发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之间的源流一体关系,重点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壮大的精神基因、活水源头与丰厚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现当代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历史必然。三是阐明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智慧,是确保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根基,是解决当代世界发展难题的思想宝库,等等。最后,结合上述方面讲授好本知识点,还要重点做好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批判,在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讲授重难点之三: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关系,是“基础”课教师讲授新时代爱国主义时面临的又一重难点问题。讲授这一知识点其实是要解答如下两个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为何还要坚持爱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性?既然坚持民族独立性,坚持爱国主义,为何还要同时坚持国际主义,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讲清楚这两个问题,就得从道理上讲透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并没有催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事实上,当今世界的政治与文化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而愈加呈现多极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国籍身份、政治认同、民族归属对个人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甚至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步,以往积极鼓吹全球化的英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反全球化浪潮,显示出经济全球化背后发达国家的国家利益考量。因此我们要坚决批判所谓的“普世价值”论、“世界公民”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迷茫、不迷失,坚决维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和发展定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中国与世界的紧密关系,认识到当代世界已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辩清爱国主义与孤立主义、关门主义及狭隘民族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基础上,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培育世界胸怀、全球视野和国际担当。
(五)做忠诚爱国者的讲授重点:“一国两制”新表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前所述,新教材“做忠诚爱国者”一目在结构和要点方面的改动相对不大。“基础”课教师可围绕教材中的新增表述,做好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比如围绕“一国两制”新表述,重点阐述好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与港澳高度自治权的结合问题,阐述好领土问题上的“六个任何”论述,引导大学生反对“台独”、“港独”行径,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此外,我们还可重点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授促进民族团结问题,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角度,讲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问题。
(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基础”课教材并未从学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论述,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上升为理性认识和信念追求,鼓励广大学生立报国志、成栋梁材。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在讲授爱国主义的内涵、本质、要求等问题时,始终注重情感的熏陶、理性的辨析、信念的培育和行为的劝勉,最终引导青年大学生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四、理顺教学辩证法
教学是一项艰辛的灵魂塑造工程。着眼于受教育者思想观念、政治信念、价值理念的涵育、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不易,它需要教育者以高度的学科自觉充分理顺多层次的教学辩证法。具体而言,“基础”课教师基于新教材讲好爱国主义内容,需要处理好如下4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处理好教材体系的指引与教学体系的转化关系
“基础”课教材呈现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纲”,是“本”。“基础”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学是对教材之“纲”的丰富,是对教材之“本”的运用。一方面,爱国主义的课堂教学要以教材呈现的纲领为指引,不能因为教材中提纲挈领性表述太“抽象”或认为“太空洞”而在教学中脱离教材的指引。另一方面,也不能固守教材的表达形式而不肯、不敢、不愿将严谨的教材表述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语言,从而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处理好教材体系的指引和教学体系的转化关系,实现纲举目张、体用兼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吃透教材,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所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讲准、讲对。二要强化学理,通过对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梳解和掌握,将爱国主义内涵、要求等理论问题讲深、讲明。三要联系实际,用社会生活中和大学生身边上的热点案例开展教学,将爱国主义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育引导讲实、讲活。
(二)处理好本节内容与本书他章相关内容的避就关系
纵观整本“基础”课教材,我们会发现,第三章第二节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本书其他多章内容深相关联。比如,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因素,同时还是一项道德要求、一项法律规范。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价值准则”的相关内容、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关于“个人品德”的相关内容、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法律义务相关内容深相勾连。此外,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传承等。这些内容与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论述及第四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第五章关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有关论述也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运用新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统观全书、有序谋划、协调安排,处理好相关内容的避就问题。
(三)处理好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衔接、深化、提升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永恒主题”。青年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在中小学的各个学习阶段均已接受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例,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设有专门的篇幅论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教材指出:“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它主要表现为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统一,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10]71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第三册《文化生活》专章论述“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标题下,强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指出“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号召中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等等。[11]74、75有基于此,大学新生在“基础”课堂上面对爱国主义学习内容时会或多或少萌生“似曾相识”“老生常谈”甚或“审美疲劳”之感。在此境况下,“基础”课教师处理好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衔接、深化、提升关系,十分必要。概言之,中小学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特点为,教育内容主要是结论性的呈现、立场性的阐释、要点性的表述,同时辅之以故事、格言、警句、配图、案例等多种直观元素。与之相区别,高校“基础”课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着知识的丰富性、论证的逻辑性、表述的体系性、思想的深刻性特点。因此可说,高校“基础”课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着重从说理的角度运用专业知识和学术思辨的力量,引导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理论等方面‘往深里走”[12],以此实现爱国主义教学的深化和提升,追求爱国主义教育的以理服人和以文化人。
(四)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协同共促关系
深刻的教学内容有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呈现。习近平谈论爱国主义教育时提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6]以适合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的方法和形式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节目于2016年邀请时年92岁高龄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发表“此生无悔”著名演讲。当前,黄旭华院士一句“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成为无数青少年的座右铭,凸显了新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感染力。对高校“基础”课教师而言,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协同共促关系,意味着在深研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用好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实践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小班研讨的方法等,积极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7-18.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6]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31.
[7]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N].人民日报,2018-08-01.
[8]武东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刘建军.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10]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2]沈壮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