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作者:马淑琴 来源:《吉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6-04 阅读量: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人类具有认识客体的主体和被主体意识到的客体的双重属性,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因为“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实现了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施教者客体化的效果源于受教者的回应,因此施教者自身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自我修养,可以进一步彰显主体性。唯有施教者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性,并成为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化身时,才能更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拓多元化教学路径,有利于施教者和受教者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相互转换,实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体现思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融人的思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活动。由于人类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立足现实的必要性,又有超越现实的可能性。我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坚持思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光有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只有被思想意识到的现实,才具有现实性;也只有对现实进行的思想,才能体现思想性。现实性和思想性的不断融合,推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体现方向和目的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只有坚持方向的准确性和目的的明确性的辩证统一,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网络信息化时代,数据信息竞相迸发,既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这一政治立场和方向绝对不能动摇。为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时,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培育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体现总体和环节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融总体和环节于一身,它既作为教育总体中的一个环节而存在,又独立地体现出总体性特征。作为教育总体中的一个环节而言,要求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自身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我们的德行和思辨的能力,而各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完善和塑造自我的专项技能,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其既是教育总体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具体教育环节中的一个总体。所以,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序衔接,将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马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