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青年成才观

原创:侯志水、张一鸣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10-08 阅读量:0

青年表征国运,历史浓缩的都是精华。中国现代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三个以来”即建党以来、建国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每个以来都包涵深刻的历史内涵。近百年来从激情燃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年轻澎湃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如火如荼的北伐运动到抗日的烽火燃烧在神州大地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响彻天宇;从新中国进行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到“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到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中国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无不涌现时代青年的身影。回眸历史,可以看出,98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怎样把新时代青年培养成为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习近平治国理政以来,一直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涵着丰厚的青年工作、青年发展、青年成才理论,学习和把握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顾名思义,是由习近平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对青年的成长、发展包括成才等问题的集中的总体性的思考、认知和理论结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所发表的有关于青年工作及其发展的重要论述汇集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认为,青年的精神就是所处时代的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这就将青年和时代联系在了一起,把青年的进步和发展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正是由于马克思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青年的作用,所以这也变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指导青年工作时候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列宁也很赞同马克思关于青年的观点,他认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的任务正是由青年来担负。”由此可见,在他们眼中,青年身上所要担当的责任和承担的任务是有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青年一代身上所负有的活力和精力是其他阶段的人身上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就必须把青年一代放在国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位置,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中都要高度重视青年的作用,推动青年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注意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不断壮大党的活力和国家的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重要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青年的地位和看法都作了重要指示,赢得了青年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早年求学实践就是当时青年时代精神的表征。毛泽东在《改诗赠父亲》中言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钻研知识,关注时势,投身留法勤工俭学,办《湘江评论》等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道。1957年毛泽东热情赞扬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对于青年自身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寄语了深情和厚望。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高校,在多个重要场合同各界青年交流,鼓励青年成长成才,为祖国建功立业。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在时代中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发展,又以自己在时代中得到力量来反馈给时代,青年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竭尽全力,青年的未来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也需要以祖国作为依托,在祖国提供的优质平台和优良的条件中不断突破自我和发展自我。因此,青年必须主动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努力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青年的那份使命。习近平认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因此他鼓励和强调:“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1937年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一文中指出:“我们青年不仅有今天,而且还有远大的未来。他不仅管自己的一生,而且还要管及他的子孙,他的后代。今天的青年不仅要问,怎样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且要问,在抗战的胜利取得后,怎样改造中国,使它成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共和的国家。”历史具有相同的惊人之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之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改革开放40余年之际,今天的青年不仅要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走进新时代,而且还要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的发展为什么充满自信,在走进新时代后,怎样科学发展中国,使它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总结历史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帮助和支持广大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发光发热,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激情和力量。”  

(三)青年任重道远,必须长知识、强本领,肩担当 

习近平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怎样完成这样的重任?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道:“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青年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体力和智力都是人一生中最丰富的时候,是最需要全心全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知识的年纪,只有熟练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结合起来。除了在实践中要尽力,青年一代也要努力丰富自身的文化功底和历史底蕴。经典著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读史、知史、明史,我们才能知兴替,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变化和整体脉络,才能将先人的精华运用于现代社会之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五四运动在当今社会中对于青年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对青年如何在新时代中做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以及锤炼品德修为。从总体上看,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青年人立志:坚定理想信念;青年人勤学:练就过硬本领;青年人修德:锤炼高尚品格;青年人自强:矢志艰苦奋斗;青年人创新:勇于开拓进取;青年人笃实:坚持求真务实。 

二、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成才观 

理论需同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其科学的力量。对于习近平青年成才观一方面要学习和把握其理论精髓,另一方面又要自觉把其中科学的认知与发展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指导青年工作、青年发展与成才的实际工作中去。下面从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青年成才观。 

(一)学校要系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不光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青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基地与人生未来发展的平台。因为在适当的年龄接受适当的教育,才是个本真意义上的人,才是一个不断趋向大写的人,才是马克思所倡导的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着力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学校教育就是旨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展开的。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应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合格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要系好青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旨在培养青年价值观的养成,要把青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第一粒扣子”必须要系好,只有“第一粒扣子”系好了,接下来的扣子才都不会出错,才能培养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上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作为中国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一代,三观不正,对于社会和他们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危险。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年来说应该当成一种自我遵循的基本道德修养,因为青年一代身上担负的不仅有自己、父母,还有的就是社会和国家所赋予的各种责任,所以,青年的价值观就是社会价值观的基本遵循,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要上好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青年正确的三观,督促青年学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将自己所学主动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其次,不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学校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青年一代来说,相处时间最长的除了父母家人和自己的同学,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教好学生。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学生是主要的听众,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要想培养学生学会真善美,分辨假恶丑,老师必须政治强,业务扎实,教学手段与方法丰富多样,才能够使教学具有温度和深度,学生才会真正耳濡目染,才能够入脑、入耳、入心。老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优秀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学子。 

最后,学校要从自身抓起,要用良好的学风为“三全育人”夯实基础。学风问题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把学风问题作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因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风,不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会导致青年思想上混乱,行为上出现偏差。良好的学风是“润物细无声”的,好的学风促进青年学子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相反,不良的学风则会导致青年学子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事先瘸腿。 

(二)青年个人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首先,青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年轻时期的关键路。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动力,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树立起人生目标,才能在未来生活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当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之后,就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精神上一旦跟不上来,行为上自然也会落后,那从何处谈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四个自信,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因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其次,青年要有过硬的本领来支撑自己实现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青年一代不但是人生最有精力、最有活力的时期,而且是学习的黄金时期。知识的铺垫对于青年一代来说,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和底气。“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今一理,今天再也没有帝没有王了,但还有党和政府。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党和政府还是具体各行各业的领域部门,都需要真才实学的人,都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青年人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中,要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很可能被时代“遗弃”,成为边缘人或“多余的人”。 

最后,青年要在教育中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高尚的品格。黑格尔老师教导我们:人应当自视自己配的上世间最高尚的东西。孔子有云: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品德高尚无疑是种正能量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要“锤炼品德修为”,他说:“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物质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重视物质基础,而忽略精神力量,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存在隐患,一个忽视精神力量的国家是无法一直在国际上站稳脚步的。所以,对于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都要看重,都要抓牢。一个国家的道德品格最容易体现的就是青年身上,青年人身上的品格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道德修养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青年自身也要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不只要在物质上满足自己,还要在精神上不断丰富自己。即不做物质的奴隶,而要做精神的主人。 

三、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围绕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大势,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发表了和青年有关的论述,这是从国家层面对于青年的高度关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有利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学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提到:“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因此,青年要把自己的梦与民族国家的梦紧密结合,“人生能有几次搏”要抓住时代机遇,实现发展。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其次,有利于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引领风气的一代,青年三观端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全社会撒播下充满活力的种子。 

最后,有利于青年思想的飞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创新的发展。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习近平曾反复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一代正是人生中思维最活跃,最有精力的时候,创新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推动他们奋斗的助推器。作为新时代的开创者、见证者和建设者,必须传承接续中华民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基因,在发展的大潮中,既具有创新的头脑,又要有踏实肯干的劲头,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注重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报效祖国与服务人民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非常适合青年的励志、成才与发展,新时代的青年们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个伟大的梦想,以及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伟大工程都需要青年的参与、投身与支持,都需要青年进行伟大的斗争。

 

*注:本文属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途径研究,编号:JJKH20190259SZ。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H180006。

作者简介:侯志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一鸣,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