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要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上下功夫

原创:杨玉赫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15 阅读量: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吃苦耐劳精神永远都不过时。青年强则国家强,物质更加丰富、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青年学生更是需要吃苦的精神和勤劳的品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和基础工程。辅导员要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上下功夫,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价值

1.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到近代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到当前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疫传奇,都显现出吃苦耐劳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忆往昔,吃苦耐劳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看今朝,改革开放四十余载,新时代里每项改革成果都与中国人吃苦耐劳精神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伟大的民族必然有着伟大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蓬勃向上的巨大内在动力。吃苦耐劳关系到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民族的伟大振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次巨大灾难并没有将英雄的中国人民吓倒,而恰恰铸就了吃苦耐劳这一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

2.吃苦耐劳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于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导致我行我素、追求安逸、好高骛远、不讲奉献等陋习。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要把这些苦难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在困难面前要有不惧苦难、甘为先锋的勇敢和坚毅,才能在祖国建设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吃苦耐劳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保持昂扬向上的旺盛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坚定不移的人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自立自强,才能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脚踏实地,才能正确认识自身差距;磨练意志,才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大学生要在生活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在学习上养成刻苦钻研的学风,要自觉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努力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基本原则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要与伟大复兴使命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时代呼唤青年人,民族振兴需要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正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祖国大业的中流砥柱,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责无旁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保持吃苦耐劳作风,这是由他们在新时代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的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涵养家国情怀,奋进复兴征程,与祖国和时代同行,把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为时代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要与国情社情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科技有了巨大进步,但要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们必须清楚,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可以丢掉吃苦耐劳的精神,互联网上一些主张吃苦耐劳已经过时的观点完全就是谬论。吃苦耐劳,是一种原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并不因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失去其时代价值。我们必须要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民情,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地把握,使他们认识到在新时代弘扬吃苦耐劳精神的宝贵,增强吃苦耐劳的勇气,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要不怕艰难,不怕苦累,坚韧不拔,脚踏实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要与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吃苦耐劳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加需要我们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必须要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大学生“自讨苦吃”的勇气,养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修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踩实人生每一级台阶,主动走出“温室”,自觉在各项磨练和考验中成长成才。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方法策略

1.既要结合时事做好言传,又要以身示范做好身教

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抓住合适的话题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如疫情中英勇奋战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的90后青年,通过这些时事热点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改造,坚决反对和抵制自由涣散的生活态度。纠正吃苦耐劳过时的错误思想,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是社会发展动力的正确观念;纠正奢侈炫富时尚的错误思想,树立埋头苦干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总书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中,住窑洞、吃团子,挑粪、打坝淤地,用实际行动诠释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吃苦耐劳的好后生”。榜样的力量往往胜过说教,辅导员更要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让学生受到鼓舞,这也是辅导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2.既要加强教育讲好故事,又要开展实践提升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是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保证。辅导员要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向学生们讲好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抗疫精神等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中国故事。抓紧逆境教育,磨练学生逆商,教育学生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帮助学生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形成良好习惯。同时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创造良好的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辅导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实践调查、参观访问、创新创业、勤工助学等活动,使之通过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在实践中锻炼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更加明确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起奋发有为的强烈上进心和历史责任感。

3.既要强化正面引导效果,又要发挥反面素材作用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一切有利因素,利用教科书、网络媒体和报刊广播中一切有益素材,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吃苦、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辅导员要强化榜样引领,通过发挥吃苦耐劳典型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通过宣传在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形象具体、亲切感人的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青年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绝非一朝一夕便能形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在正面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反面素材作用。辅导员要结合一些追求安逸、生活放纵的负面典型,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以起到警示和教育学生的效果。

4.既要注重日常习惯养成,又要凸显特殊节点价值

现在我们讲吃苦耐劳,不是说要再过一遍苦日子,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注意勤劳、刻苦、节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要帮助学生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需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辅导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以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和劳动习惯为突破口,在学习生活和日常习惯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开拓创新。辅导员要重视特殊节点价值,如劳动节、新生入学教育、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时机,创新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效果,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健康成长。

5.既要养成吃苦耐劳意识,又要培育良好心理素质

当今社会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临着多样化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何战胜这些困难,如何培养大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是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不断丰富、充实、完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意识,还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性格等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有着新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完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强大的抗击压力能力和抗挫心理素质。现实中不乏一些心理素质脆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择业和事业的成败。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吃苦耐劳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使学生锻炼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样在遇到挫折时才不会失望自卑和束手无策。

(作者:杨玉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辅导员,中医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