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英语课程同向同行

原创:李红兵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26 阅读量:0

“课程思政”是“大思政”格局的内在要求,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要求综合素养课与专业课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

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应该引领什么价值呢?个人认为,既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英语课在价值引领上应该与思政课同向同行,那么从理论上讲,价值引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尤其是要学习、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于人生观,前些年有人在中国在校大学生当中做过问卷调查,问卷是关于人生观的单选题,有四个选项。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3.主观为己,客观为人。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问卷进行统计后结果发现,选择后两项的总人数居然超过了60%。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倾向。我们引导学生树立的人生观最低应该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应该说,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白求恩、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所有人毕生追求的崇高境界。

第三,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就包括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是值得传承的,比如说古代先哲关于道德修养所讲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对于塑造人的品格是有不容否认的积极作用的。

那么英语课如何引领价值呢?我们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介绍英语文化,必要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和讲解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口授、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德育教育有机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

从具体操作来说,英语教师可以从口语表达的话题设计,讲解单词和短语时所举的例句,课文主题的挖掘,汉译英和作文题目的设计等很多方面来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

个人认为,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有两点倾向需要避免:

第一,英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价值引领一定要自然合理,要有感而发,有的放矢,不能进行生硬的甚至毫无根基的价值“植入”。如果教学内容中实在找不到价值引领的依托,我想那也没必要牵强附会,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

第二,英语课作为综合素养课,在育人上跟思政课不同。思政课是显性育人,而英语课是隐性育人,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英语课是和思政课协同育人,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取代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也就是说,英语课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上成思政课。

(作者:李红兵,吕梁学院外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