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学习即将结束,在这期间通过认真学习有关课程,完成相关作业,我个人逐渐对“课程思政”及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认识到“课程思政”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现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同大家分享,以为共勉。
首先从长远角度看,“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重大,她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正确且坚实的保障,就教师而言,也使之在教学能力、教学目的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和认识。
就教学能力来说,为了更好地将有关内容融入课堂,我们必须更为广泛且深入地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变固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程思政”这一全新且必要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树立广博的文化观,树立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观、发展观等等。
就教学目的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教育在我国这一重要发展阶段的任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要有“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发展眼光,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为了使“课程思政”能够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能够使教育工作更为紧密地联系我国的具体实际,我个人认为需要做到“三有一无”。
“三有”即有素材、有高度、有意义。
有素材是“课程思政”的基础,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寻真溯源,在学科历史中、现实生活中遴选合适的教学素材,并通过进一步研究,使其适合具体课堂教学。
有高度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指教师将遴选出的教学素材,首先在课前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在追求本真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当前的形式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有意义是“课程思政”的目的,通过前两点的铺垫,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广泛的文化熏染,思想提升。
“一无”指润物细无声。指在进行“课程思政”时,教师能够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巧妙艺术地融为一体,不要留下刻意的印象,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教育,在和谐氛围中得到提升。
最后,通过这次有关“课程思政”的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课程思政”进课堂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去思考、实践,将“课程思政”理念逐步且有效地引入课堂,使学生素养真正得到全面地提升,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杜剑锋,吕梁学院艺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