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中上出“思政味”——“课程思政”网络学习心得

原创:安新梅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26 阅读量:0

2019年11月20日,本人报名参加了吕梁学院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截至2020 年3月14 日,通过25 个学时,围绕“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思政课程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课程思政观摩课”等内容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良多。我深刻感受到“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课程思政”是解决学风问题的制胜法宝,是解决价值观问题的康庄大道,意义深远。同时“课程思政”改革应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全方位、全课程、全员育人,同时要将教学过程体现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融入,形成三“微”一体的育人框架,探索“课程思政”的“课中课”教育教学模式。本次专题培训让我开拓了视野,也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作为高校辅导员及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教师,我将积极探索将思政与专业培养、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相结合,让思政课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在课程中上出“思政味”。

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掌握好方向之舵,保障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合格的精神文明建设者,从思想层面对高校学生引领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对人生进行规划,实现知识积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顺利过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主客观世界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对于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是共通的,后者是前者在内容上的延伸和实践中的细化,前者为后者指明方向、确定目标,两者互相融合。

在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中。要创新性地实现大学生职业理想、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育养成,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无缝对接。第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职业岗位都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需要,都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舞台。要自觉把个人职业发展同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国家的需要对接起来。第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选择中能够坚持正确的利益导问,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真正尽到对国家、社会、人民应有的责任,到对国家、社会、人民应有的责任,用自己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感召力去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追求。第三,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体层面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培养敬业精神。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学生报效祖国、爱岗敬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追求。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我完善、自我探索思想,职业态度教育思想、价值观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和“和”文化思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思想资源,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通过提升教育者传统文化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运用新的教育手段,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以上思想资源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人文修养、国家情怀、身心和谐、人职和谐的大学生。

(作者:安新梅,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