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启示

原创:崔小芳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26 阅读量:0

本人参加了吕梁学院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班,学习了各个高校专家对这个专题的解读与理解,收获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非常精辟的解释,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讲到,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讲得很清楚。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如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对教师而言,就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有的教师说,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讲理论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化,让大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传道者要明道和信道:第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当好“句读之师”“经师”更要当好“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有道德,有品行,一辈子给孩子们效法,这叫人师;第二,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陶行知先生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仰;第三,坚持潜心研究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潜心研究学问,专注教学育人。高校也不能搞成世外桃源,教师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代读书人历来有心忧天下,经时济世的志向,今天的教师更该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汲取养分;第四,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应该有研究未知、探索新知的氛围,有鼓励学术争鸣、学术创新的空气。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高校教师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不能信口开河,不负责任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人生态度上的消极。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

如何实践?我们每位教师应该发挥特长各展其能,将思政融合课程,构建全方位、全程育人理念。在起点上重视起来:切实强化责任心与使命感,从根本上改变态度上重视多、行动上体现少的情况及形式上重视多、效果上体现少的现象;在行动上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学习的示范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景观设计-雨水花园》《傅里叶变换特点》给了我们相当多的启示,尤其是学高身正;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进一步做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以我自己所教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如何“身正”呢?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的设计草稿进行一对一评图,并进行一对一修图,做好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和尊重,将教师个人优秀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师德转化为课程中的柔性力量,柔性力量与硬性知识相结合,为新时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崔小芳,吕梁学院建筑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