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网络学习有感

原创:赵燕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01 阅读量:0

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网络培训学习结束了,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收益颇丰,结合自身教学工作,也有一些感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抓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面对学生实际,如何做好专业教育和思政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和构建知识传授与德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立德树人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如何使学生不受其他思潮的影响,是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政治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我们要明确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步育人的格局。要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每门课程不同的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大力促进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针对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一方面要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所以不单单要对专业课骨干教师开展专业课程培训,更应该专业课程结合“课程思政”进行专题培训,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另 一方面,设置好教学计划和工作机制,鼓励学校党政领导为学生授课。党政领导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更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三、创新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

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由此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这种转变在于放宽视野,将思政课程向社会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每门课程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消弭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育人功能上的分离。我们的各门课程都蕴含着育人的力量和功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不断创新的思政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践体验。把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和平时日常的隐形教育结合起来,尽量让课程更有高度、更接地气。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逐步引导学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赵燕,吕梁学院体育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