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我作为吕梁学院首批“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网络培训班的学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开班仪式,从此拉开了3个多月网络学习的序幕。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化理解了“课程思政”的理论支撑,对“课程思政”的任务和“润物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更加明确,对“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深感开展“课程思政”的时代需要和深远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明确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发掘高等学校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实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要求。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任务
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懂得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个人品格、人文精神等比专业知识更重要,让其知道责任与担当是什么,让其学会应用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的方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用勤奋认真刻苦钻研的态度研究学问,懂得“引大道,启大智”方可成大事的道理,知道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方是国之栋梁之才。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涯是每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课堂教学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课堂教学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通过“三全”育人,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学生的 “耳、脑、心”,使学生将这种思想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想要在课堂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就要做好课程设计,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进行综合设计。在课堂中运用各种手段,包括讲解、启发、类比和案例等,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的知识点,将思政教育的内涵深入浅出地与学生进行共享。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用“讲好”故事和讲“好故事”的方式,形成润物无声的传导作用,起到“教学”与“育人”同行的效果。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在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程序计算“天天向上的力量”,通过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懈怠一点点,每周五天努力,两天懈怠,做比较,最后得出“天天向上的力量”非常大的结论。这样不仅学习了程序设计思想,还让学生在有趣有料的学习中,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与持之以恒做一件事的效果。
四、“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
“课程思政”教学是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塑造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培养家国情怀等的重担,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所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一是要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上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根据各门专业课的特点,对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明确课程育人目标并挖掘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二是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完成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目标的融通。三是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并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但其思政水平需要通过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增加“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等方式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是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解、分析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将专业课的思政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自觉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价值观念,把专业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全过程。四是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行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际,可以将良好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热爱专业、诚实守信和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等融入具体课程目标中,把专业内涵和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个学生能力和素质上。五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针对不同课程特点与学生认知能力,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将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与新时代对高校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结合,让广大教师真正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让每堂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
我将在感知 “教育的温度、思想的高度、政治的深度”过程中,不忘初心,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作者:高文莲,吕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