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原创:李彩龙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6-04 阅读量:0

吕梁学院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紧紧围绕课程思政展开,本人有幸参加此次学习,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让我收获很大,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对于“课程思政”认知的不足。这次培训来得很及时,培训内容也很深刻,培训效果影响深远。以下是针对本次“课程思政”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这种课程模式,体现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它不拘泥于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稳步推进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科内容更具深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当前,思政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但是仅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汇于各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恰到好处地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科教育的内容,而且也让学科内容变得更加有深度,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更有温度。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只关注本学科所涉及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呈现出单一化的倾向,忽视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要牢记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联系起来,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行为体验与情感体验当中产生共鸣,让知识的传授更有温度。

提升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突破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育人的困境,努力营造一种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这种课程观融入传统的课程模式当中,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在统筹规划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通过课程教学当中系统性连续性地渗透思政内容,拓宽思政教育传播渠道,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让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三、电子信息工程等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途径

(一)对专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

 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修订毕业要求,对照毕业要求,修改课程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

(二)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政教育

作为一名专业任课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通过传播正能量来感染学生。课后,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答疑来展现敬业精神和做人做事态度,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

(三)加强课堂管理,时时约束学生行为规范

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管理学生,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上课迟到、课堂上玩游戏等违纪行为以及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大学生还处于行为养成阶段,要利用课堂随时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行为准则。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思政教育

现在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学多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大多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展示教学内容。课件其实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媒介。可以在课件上通过课件的背景、图片以及标题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许多课程的PPT设计中可以尽量采用直观的单片机、嵌入式、5G通信相关产品作为背景,帮助广大学生确立民族自信。此外PPT背景中也可以放入国旗、天安门等作为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示学生把国家、民族和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鼓励学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对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对课程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对以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希望将好的经验分享给同事,一起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作者:李彩龙,吕梁学院物理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