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以大学物理教学为例

原创:王燕锋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本人有幸参加了吕梁学院第二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培训内容丰富,有必修课、主题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评价等环节,所有内容都围绕课程思政展开,通过此次培训,本人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思政系老师的任务,所有专业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结合专业课做好“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要挖掘思政元素,做好“专业课思政”工作。

一、“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有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责任。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物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如何挖掘大学物理中的思政元素

要实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功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在教学中传授物理学知识时,教师对课程的德育功能不够重视,缺乏主动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此外,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普遍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相对缺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不能很好捕捉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物理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物理学家的成长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的爱国奉献精神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深入挖掘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炼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能够将其转化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影、看纪录片、查阅资料等文献调研方式,深入挖掘提炼物理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到“火箭飞行原理”时,可以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相对论质能关系学习中,重点强调我国在核能开发过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宣扬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在霍尔效应的教学过程中,介绍薛其坤院士及其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历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大学物理教学中首先需要从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立足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编制一份“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制订中要注重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提升课堂价值塑造的有效性,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不能改变物理课程的本质属性,也不能把物理课程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德育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如果将思政内容平铺直叙,学生不容易接受,也不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课程思政”要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以课程知识为切入点,提炼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加以比较,一方面可以深刻认识物理知识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能够明确价值导向。比如理想模型理论中体现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光的波粒二象性体现出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

总之,“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以中青骨干教师在部分班级试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为目标,丰富思政元素,打造兼具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课程,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实施积累经验,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用于指导大学物理课堂教学。

作者:王燕锋,吕梁学院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