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几点思考——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

原创:张婷瑜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一直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总觉得学生有专门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就应该是单纯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参加我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注意到从参加选手的教学设计到评委老师的点评,无不渗透着课程思政元素,突然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原来如此重要。

本次有幸参加我校第二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通过学习其他专家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同时通过主题研讨、教学设计等环节,让自己对课程思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和污染危害,熟悉我国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掌握控制和处理固体废物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设计运营、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技术咨询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应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思政建设内容,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充分挖掘和深化环境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因此,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完善教学大纲,做好顶部设计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授课前应明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从顶部设计出发,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本着即考量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又考量价值引领的原则,着重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以满足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要求。

其次,深挖专业课思政元素,适时引入课堂教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中许多知识点都渗透着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在宣传和贯彻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等理念上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此外还要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教育元素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第三,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选取符合学生思维特点、成长需求的课堂教学形式,营造开放、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雨课堂。课前可以通过微信邀请学生进入网络班级,教师发送课前预习课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将课程章节分为不同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慕课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通过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由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中,学生也可以利用“不懂”等进行标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标记进行补充讲解。课堂还可以通过发布选择题、主观题、投票等活动,使学生在手机上参与教学过程。

第四,探索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去主动探究专业知识,实现价值观的自我完善。已实习、实践环节为载体,通过吕梁市污水处理厂、大土河焦化厂等实习活动,思考环节与发展的关系。

第五,改革考核方式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因此考核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成绩的构成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强化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弱化分数的比重。通过采用多层次综合考核方式,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更可以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本次培训的几点思考和体会,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将是未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寓“思”于“教”,寓“政”于“教”,以上思考希望可以为后续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作者:张婷瑜,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