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网络培训学习体会

原创:赵素芳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2020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吕梁学院第二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的网络培训学习,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学习,收获颇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课程思政?它和思政课程有什么关系?对这两个问题,我一直找不到标准答案,直到参加这次课程思政网络培训,我才真正理解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部分课程属于专业课和通识课,这些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是隐性的,是通过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追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培养等内容,对大学生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课程思政的“思政”主要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而思政课程的“思政”侧重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主要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课程思政不仅对专业课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更高要求。二者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发挥育人功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课程思政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四个服务”基本要求,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历史使命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出路所在。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把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课程思政是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有效选择。课程思政着力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解学生之所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我们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需要从上到下统一领导,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而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直接播种者。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和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合格的教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影响;其次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及教材和教案等的选用和编写都要严格把关,真正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中国元素,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引导;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方式,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教师教书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人人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思政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有情怀,由过去的专人转向人人育人的过程。教师不仅仅要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和手艺人,更要成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和品行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通过这次课程思政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白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使我对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作者:赵素芳,吕梁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