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传道之初心,牢记授业之使命

原创:解云惠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韩愈《师说》之“传道授业解惑”已经家喻户晓,传道,即传授教育道德观念,授业即传授以学问,解惑指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解开困惑,要培养出良好的学生,这三者缺一不可,但是传道是教育的根本,道指道德观念,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能成才的,由此可见,思想教育是教育之根本,要将做人做事的道理深入知识传授过程。

本人有幸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学科教育与课程思政”网络培训,从“加强思想引领,树立思政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观摩课”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有了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最大的感受是师者传道责任之重大,课程思政工作之必要,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深入之迫切,现仅就个人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

高校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实现高校德育的重要渠道,课程思政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树立明确的目标。当代大学生处于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包围中,国家有义务对其价值观念承担引导责任。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是不够的,充分发挥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思政功能以达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目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占课程比重最大的专业课程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能力提升,忽视课程思政的功能,难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要发挥思政作用,既要明确总体目标,又要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设计具体的思政目标;要发挥课程的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德育内涵,促进三类课程协同育人,扭转过去重“授业”、轻“传道”的局面,要破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张皮”的困境,真正形成协同效应。

二、专业课该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财务管理学》为例

通过张黎声教授有关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的讲解、以及刘道平、吴强、刘新萍等教师有关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分享,结合个人所授专业《财务管理学》课程,对该课程该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有了一些粗浅想法。

1.教学准备方面,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从深度上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传道”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规范自己的言行,立德树人,严格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在课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穿插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事例和其他育人元素,从而让学生自发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政教育的触类旁通,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教学设计方面,《财务管理学》课程授课内容中应多处增加与思政有关元素。根据《财务管理学》核心内容企业筹资活动管理、企业投资管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分配活动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政设计。如在企业筹资活动管理中,通过引入“e租宝”融资风险等负面新闻,树立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警惕,以免遭受财产与身心损失;在企业投资活动管理中,通过“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思想教育学生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抵制住外部诱惑,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目标去办,绝不动摇,通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思想,培养学生投资决策敏感度,锻炼学生对市场风险、投资失败的接受能力,避免投资的盲目性,进而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理性抉择,不断提升自信心与心理素质。

以上仅为目前个人现阶段学习的粗浅认识,通过学习我对课程思政的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使得所学所思能够真正实践并指导教学工作。

作者:解云惠,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