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网络培训心得

原创:张志宏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对课程德育的政治提升。“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共同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可以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学习“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其他院校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在学院和系部安排支持下我于2020年5月参加了吕梁学院第二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网络培训,通过本次学习,形成了以下对“课程思政”的心得与总结。

一、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在“课程思政”的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方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必须使广大教师明白“三全育人”的重要性。

2.教师教学理念需要重塑。必须重塑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观。

3.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欠缺。必须使广大教师具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的能力。

4.选择“课程思政”的路径与载体的能力也需要提升。必须全面提升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的选择路径。能有效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做到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三、总结与思考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对“课程思政”有相关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对课程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对以后“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我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新课,也不是增加一项教学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的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围绕“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标,构建全课程育人的大格局。

作者:张志宏,吕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