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成为思政课最鲜亮的底色

原创:张雅光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06-29 阅读量: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要强化教育功能,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将赓续红色血脉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创新红色教育,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成为思政课最鲜亮的底色。

讲好百年党史,解读红色血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是一部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创业史,是一部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思政课要用好党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切实讲好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解读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融入红色血脉的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红色基因内涵丰富而深刻,对党忠诚是红色基因的核心特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精神之魂,人民至上的情怀是红色基因的生存之根,勇于自我革命是红色基因的发展之本。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让共产党人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等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红色资源,激活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思政课要善于挖掘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清楚红色资源背后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的精神密码,让青少年学生弄清楚红色基因精神密码的生成和发展,以及如何体现中国革命规律和中国精神的价值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发挥红色资源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保护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精神力量。党的故事是对党史的生动诠释,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思政课教师应根据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好红色故事,要准确把握革命历史的真实内容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选取蕴涵鲜明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的素材,用思政课的理论凝炼红色故事之魂,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把红色资源变成激发爱国热情、凝聚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内容;讲好红色故事,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以真实吸引人,以细节感化人,以精神鼓舞人,以道理启迪人,通过故事中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道理与家常,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政治理论寓于红色故事之中,用理论说服青少年,用红色故事感染青少年,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斗力量,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创新红色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创新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要拓展红色教育载体,强化实践育人。思政课应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把青少年带到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行专家讲、现场听、个人悟,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强化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体验等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发挥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红色经典记录着党的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革命传统,要组织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原著、观看红色电影和吟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诵读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培育爱国情怀,点亮信仰之灯;在全媒体时代,要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红色阵地,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结合,通过“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图像、文字、故事叙述者与听故事的人相融合的立体形态教学情境,增强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提升红色教育效果,教育引导青少年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张雅光,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