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思政课教师引导青年学生强“三气”

原创:张桃琳 郭斓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10-26 阅读量:0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声音从此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风雨五十载,弹指一挥间。50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联合国的崇高事业不断添砖加瓦,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立足建党百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主动抓住教育契机,增强青年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阐释中国担当,引导青年学生长志气。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阐释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的主动担当,可以引导青年学生长志气。50年来,中国为促进联合国事业发展和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践行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通过为各国提供新冠疫苗、助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派驻维和部队等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为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这些行动中,涌现出无数外交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维和部队战士和基础建设工作者,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有力地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青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决心,助力中国书写着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篇章。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可用这些先进典型,勉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尊重并顺应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

回顾曲折历程,引导青年学生强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通过回顾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曲折历程,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赓续“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精神,争做有“骨气”的新时代栋梁之才。自1949年11月15日起,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曾多次致电联合国,表明希望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但由于美国的操纵,大会对中国提出的声明先后采取不予理睬、否定提案、延期讨论等方式进行阻扰。可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有这么一种不怕输,更不服输的抗争精神。英雄的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与美国的侵略行径和霸权行为坚持斗争了22年。终于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在政治、法理和程序上得到彻底解决。时至今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我国外交家可以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从积贫积弱到国富民强,从“弱国无外交”到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经重重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却反而愈挫愈勇,愈挫愈强。这种“骨气”在新时代的今天,是内涵丰富的“营养剂”,可以激励青年学生不断为时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示辉煌成就,引导青年学生增底气。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感慨,“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作为青年一代,亲眼目睹了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9899万贫困人口脱贫,为世界范围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亲身经历了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亲眼见证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通过展示辉煌成就,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

思政课素材并非仅存于课本和文件中。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50年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大爱情怀、推进人类进步的国际主义精神,更是新时代响彻世界的中国声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用这最宝贵、最鲜活的思政课素材,引导青年学生长志气、强骨气、增底气。

(作者简介:张桃琳,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郭斓,新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