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奥为契机 坚定文化自信

原创:郭斓 李小睿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2-02-22 阅读量:0

2月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迎来告别时刻,这届注定载入史册的冬奥会圆满收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新冠疫情防控依旧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现代化治理能力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保证冬奥会如期举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北京冬奥会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北京冬奥感受到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但也有部分西方媒体刻意抹黑本届冬奥会,试图引导外国公众误解甚至抵制本届冬奥会。面对“抵制噪音”和“有色眼镜”,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我们,更要抓住冬奥会契机,主动讲好冬奥理念和冬奥所呈现出的中国文化,坚定青年学子文化自信。

开闭幕展现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14年前的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夸父追日”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展现了中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14年后的今天,祖国的发展已不需要火炬大小来证明,而是遵守北京申奥时“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承诺,用“微火”点燃了全人类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从“夸父追日”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到采用“一叶知秋”点燃历届奥运会最小主火炬,充分体现了国人的文化自信。14年前,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奏出大国“心跳”。14年后,从“24”开始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现大国“诗意”。“立春之日”拉开冬奥帷幕,寓意着世界各国共同迎来新的春天与希望。闭幕会依然延续着开幕式的风格,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将场内悬挂的雪花火炬台,装点成为巨大的红色中国结,完美用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宏大主题,呼应北京是首座“双奥”之城。这是中国深厚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

观赛者展现中国广阔的文化胸怀。本届冬奥会口号为“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是中国人民期待与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广阔文化胸怀的具体呈现。纵观比赛过程,我们看见国人特别是青年们,摒弃了偏见,彰显出大国风范。他们爱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等中国选手,爱德国“滑冰奶奶”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也爱日本“花滑王子”羽生结弦。中国的文化自信,向来不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而是具有开放的文化胸怀,既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又能放眼世界,理性地对待和尊重其他民族与国家。本届冬奥会引导青年们以实际行动消除了体育政治化杂音,促进人类团结友爱,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更传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呼吁世界各国以合作迎接世界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解说词展现深刻的文化使命。细品冬奥会解说词,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文化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解说员已经将解说词与中国古典诗词完美结合。开幕式上,央视解说员这样描述:“一座北京城,两圆奥运梦,三区晴雪盼,四面八方朋五环聚健儿,六祝赛功成,七项激战酣,八方捷报声,九门同期盼,十方和平钟。‘燕山雪花大如席’。古人的浪漫与想象,穿越时空映照古今。”谷爱凌夺金时,解说员感慨:“玉汝于成,踏雪寻龙!谷爱凌就是今天首钢大跳台的玉蛟龙!”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后,央视解说员安慰说:“天意终究难参,假若登顶成憾,与君同添青史几传,成败也当笑看 。”解说词充满诗意与浪漫,直击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浪漫、最默契的地方,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将唤起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本届冬奥会上,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广阔的文化胸怀和强烈的文化使命,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将这些与冬奥故事结合,并讲深、讲透、讲生动,有助于坚定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郭斓,新余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委宣传部干事;李小睿,武汉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