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部署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重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乡村振兴重要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理论阐释、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带动和引导广大青年全面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让越来越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在广阔的乡间田野上贡献青春智慧、放飞青春梦想。
加强理论阐释,培养乡村振兴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思政课上,教师应该加强理论阐释,将乡村振兴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初心使命和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师做好理论阐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理论学习,青年学生能进一步把握党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做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倡导者。
倡导社会实践,培养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专注课上的理论阐释,还要倡导青年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把青春力量投入农村,为乡村发展赋能。在寒暑假及节假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返家乡”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用理论宣讲、文艺下乡、科技支农、乡村支教、生态环保宣传、文明乡风倡导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自觉革除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封建思想,倡导文明新风;利用自身所学,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处理等小事,做乡村振兴的忠实践行者。
强化思想引领,锻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乡村振兴为青年施展才干、成就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天地。青年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知识、技能、眼界等方面的优势,用青春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思政课教师要好课下思想引领的大文章,做青年学生提高认识、开阔眼界的筑梦人,引导青年学生走出繁华都市,走进田间地头,将学生引入“希望的田野”。通过线上沟通、线下谈心、主题宣讲等渠道,引导学生到基层一线淬炼自身,拒当“温室里的花朵”,在广阔乡间建功立业,浇灌出理想信念的璀璨之花。在学生毕业前夕,面临人生抉择时,可以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计划”等招聘,或走进农村开展自主创业,让乡村发展与城市进步同呼吸共命运,做乡村振兴的强大生力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条路不好走,遇到的艰难险阻只会比脱贫攻坚更多。只有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一基石,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方能使让青年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在广阔乡间充分绽放。当有学识、有干劲、有情怀的青年学生们,满怀心中热情,脚上沾满泥土,踊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时,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定会早日实现。
(郭斓,新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委宣传部干事;肖琳,新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