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它的建设和形成是高校的根本工作,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抓住人才培养立足点,深入系统阐述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战略与基本思路,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高质量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为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总书记在论述中清楚地告诉我们,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高质量科学研究本身与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分离的两个任务,或者说并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两个中心,它们本身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本身就包含了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也必须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将高质量科学研究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抓住了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特点,以及高水平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大学里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将各种问题和挑战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把各种各样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和选择,进而发现最合适的途径。而这样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科研。
在大学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科学研究是题中必有之义。正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获得一种真正相得益彰和心领神会的愉悦和平等。这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也可以极大促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形成各种师生共同讨论与切磋的生动形态。所以,将高质量的科研纳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是大学教育教学的本来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年轻的大学生们不仅要爱国、励志和力行,而且要能够“求真”。而这种“求真”的素质就是一种探索的精神与能力,就是一种追寻真理的品质,就是一种科研的素质与能力。这种“求真”素质的发展与培养,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科研的支持与参与,要求有一个更加前沿和开阔的成长平台。也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这种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要内涵的科研,还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即必须是前沿性的、跨学科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这对于在新时代建设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将高质量科学研究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目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还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根本是立德树人。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克服教学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将一流的科学研究与一流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这是当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在当下一些大学中,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克服,高质量科研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甚至处在一种彼此分隔的状态,一方面,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科研也将后继乏人。而且,在教育活动中,各种教育因素彼此之间的隔离也将造成教育中最大的浪费。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科研应该主动把自己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大学也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将科研资源和优势转化为高水平人才培养资源和优势,自觉地成为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支撑。
将高质量科学研究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大学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所涉及的并不是一种简单或机械的“教学+科研”,而是一种深刻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机融入高质量科研,不仅要求大学对人才培养目标、学习挑战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对现有大学科研体制机制进行系统调整与重构。其中,非常关键的是如何使大学科研本身成为一种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大学科研的内在特点与潜在优势。
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要能够为高水平人才成长提供一个高价值和高挑战度平台,而且要能够极大激发青年学生的参与及其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一种新的要求,是大学科研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