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焦以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0-18 阅读量:0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专家纷纷畅谈心得体会,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事业的根本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集中阐述了“九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需要深入学习研究,认真领会和把握。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被置于民生首位,但民生毕竟属于福利,而国之大计既是民生又是国计,体现了教育对国家发展直接起到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强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把教育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是根本性的事业,要一以贯之地加以坚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认为,教育是党之大计的提法是一大亮点,“这要求我们从政治高度,或者治国理政的视角看待教育的改革发展”。

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看来,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是针对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也是对全党全社会提出来的。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带头学习,为教育方针的落实创造条件;社会企事业单位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丰富的资源;学校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家长宣传解释党的教育方针,最终在培养时代新人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础教育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认为,当前,中小学要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人员都能做到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理论到实践走出一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路。

40多年的从教经历,让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深刻感受到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大爱、大德、大情怀,为孩子们打好精神底色,引导他们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针对劳动教育的论述让与会专家感到振奋。石中英表示,党的教育方针中有关全面发展的表述从“德智体美”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增加了“劳”字,可谓一字千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新发展,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以后部分青少年存在着轻视劳动、缺乏正确劳动价值观现象的根本回应。

“作为教育方针之一的‘劳’,强调学校教育不仅应当注重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借助学校教育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知识、技能主动应用于改善自身社会生活,并能自主解决日常生活与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表示。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教育对建设强国的重要性,号召全社会要尊重教师,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无比幸福、无比自豪。”顾明远认为,信息化、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引起教育的革命,但是这仅仅是培养人的方式的改变,永恒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本质,在这方面,教师的作用无可取代。

谈松华认为,再好的改革方案都要教师到第一线去实现,如果教师队伍素质不达标,设计再好的方案到下面都会变形,所以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事业建设的根本。

“要让广大教师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要确立一个理念,每位教师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编委马宪平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认为,当前教育主要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把好教师入口关,制定科学合理的入职标准,对入职者教育的价值判断和追求都需要考量。要了解基层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