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作者:高金萍 来源:北京教育 发布时间:2019-06-19 阅读量:0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经过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后,为适应全球化4.0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进入智能化阶段。高等教育智能化阶段具有五个特征: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育者主导的知识灌输,转向由学生引导的知识获得;教育的主导地位已让渡于受教育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校园建设,进入智能校园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将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理性判断和人格健全的人才方面大有作为。

关键词:高等教育;智能化时代;全球化4.0;人工智能

伴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已走过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全球化4.0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高等教育进入智能化阶段。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及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如果说以往的全球融合是因为贸易壁垒的消失而发展,那么如今的全球化发展则有赖于国家间数字和虚拟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相关理念和服务的流通。这是全球化4.0的核心。”当今世界,全球化不会逆转,而是不断深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经济已然开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将催生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动力、教育内容、教育渠道和教育技术方面实现创新、创意和创造,最终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等教育变迁的四个阶段

人类高等教育起步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目的为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14世纪时,大学的师生来源于欧洲各个国家,超越了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初具国际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帮助大学褪去了宗教色彩,一洗大学就是“宗教的侍女和附庸”的传统。19世纪初期,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现代高等教育焕然一新,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西方高等教育进入精英化阶段,西方国家出现了大学蜂群式衍生的现象。与此同时,人类进入全球化1.0时代。19世纪20年代,德国诗人歌德最早觉察到一个全球性的文学交流时代的来临,他高呼“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当出力使它早日来临。”[1]19世纪中期,马克思从唯物史观高度,第一次科学阐释资本主义全球化本质及其内在逻辑,他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19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期,人类进入全球化2.0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推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这个时代见证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现代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正如1973年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指出的:“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 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化。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 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 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逐步深入,由全球化2.0演进为全球化3.0,人员和资本在全球流动,产业链在全球布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的发展,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全球化4.0方兴未艾。2019年1月22日至25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为主题,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力量已经促成一种新经济和新型全球化。[2]这种新经济,即新型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它破坏并重组了无数行业,新经济通过增加价值创造中知识的密度,正在实现非物质化生产,进而增强国内产品、资本、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

人工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生物工程等,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已然成为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下,高等教育悄然进入智能化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的教育模式。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强调世界各地的社会都在经历着深刻变革,变化的世界需要教育的变革;需要以新的教育形式,整合各种知识体系,在广泛协商和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培养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这是在多样化世界中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高等教育应主动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中国应努力成为全球化4.0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高等教育智能化时代的特征

全球化4.0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带来的新经济和新技术,将使高等教育产生巨大改变,高等教育的智能化已如晨光熹微,隐约可见。

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全球化4.0时代,高等教育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需要为目标。高等教育不再以知识传递与积累为主要宗旨,更重要的职能是张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探索新领域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促使教育目标从知识的传递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转变。

从教育者角度看,全球化4.0时代,教育者已经转变为“人工智能+教师”;教育的主导地位已让渡于受教育者,教师不再是教育主体,不再是教育活动的控制者。从教学方式来看,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和强大的软件创建工具与策略,提供多维的学习空间。教学活动由统一标准转向了定制教学,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机器人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整理、归类、筛选、聚合,做到知识的全域协同管理、方法的远程精确投送,打破学科界限的融合贯通、情景模拟的仿真训练,为各种教学对象量身定做,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可以自动生成教学方案、自动集成备课建议、自动批改学生作业、自动形成质量分析。

从受教育者(或称学习者)角度来看,全球化4.0时代,教学活动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获得为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将促使学习活动成为定制化、个性化的行为;教学活动由传统的教育者主导的知识灌输,转向由学生引导的知识获得;学习方式由群体学习转向个体学习。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强大的海量信息自动搜寻功能拓宽学生求知问学的渠道,学生无须花费大量时间翻书查找和梳理知识点;学习活动不再是学生死记知识、背诵知识,而是整理知识、融合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不再只是通过课堂或学校来获得知识,而是通过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社群学习、开放式学习来满足“精准化学习”的需求。

从教育内容角度来看,全球化4.0时代,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已超越了由某一国家或民族独立解决难题的历史阶段,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以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高等教育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必须拥有全球治理、全球共存、全球受益的价值观。

从教育环境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应用于高校校园建设,将把互联网校园、数字校园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能校园,智能校园以计算机、移动网络和强大的软件创建工具与策略作为技术支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一方面,知识传授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判断,对学生个体的动机加以鉴别,跨越式地提升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适切性。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有8亿多人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3]由此来看,未来高校必须建立一个整合教师、机器人和计算机网络、移动设备的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开放学习平台。

高等教育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

全球化4.0时代,以创新驱动型经济为主流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以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主体的新技术、新业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生产力必然带来生产方式的改变,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人们从大量简单化、重复性、标准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人的功能逐渐强大,人的劳动仅保留在那些个性化、复杂化、独特性的工作之中。简单来说,未来人的劳动是创新性劳动、创意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是机器无法取代人完成的思维、情感和意识性活动。适应全球化4.0时代的高端人才,是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辅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大数据可以全面捕捉每个学生的兴趣偏好、学习习惯,智能导师辅助个性化教学、实时跟踪与反馈的智能测评和教育数据的挖掘与智能化分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4]移动互联网帮助在线学习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从而刺激了在线教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全球化4.0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注重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将传统课堂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下重新演绎为多分支、多介质的个性化学习过程,提供即学即用的人工智能环境,构建集成教学载体。未来,视觉情境教学将实现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的有机融合,帮助学习者迅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

教育的本质是开启人的智慧、化育人的心灵、传承人类文明的社会活动。[5]高等教育不再培养具有同一思维模式、同一标准模式的“产品”,高等教育培养为就业而就业的职业性人才的时代必然结束。高等教育智能化发展时代,将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理性判断和人格健全的人才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作者:高金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话语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