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改革与实践

作者:潘慧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7-01 阅读量:0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工程特色初显的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大学。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的实施,是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自2014年实施助教岗位培养制度以来,学校逐步建立了以助教岗位培养制度为核心的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体系,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破解困境

助教岗位培养制度提出的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跃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湖北工程学院的扩招与全国同步,200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5923人,2005年增至10823人,2018年超过14000人。

学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教与学的冲突进一步加剧。本科专业数量不断增长,新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等米下锅”成为新建本科高校的常态。在新建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偏大。湖北工程学院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2002年、2005年、2012年、2018年分别是280人、351人、372人、219人,分别占58.58%、58.21%、45.48%、28.4%。新进教师中,受到系统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相当有限,大部分教师教学素养和技巧明显缺乏。

制度创新

助教岗位培养制度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2012年,国家教育部门连续出台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完善助教制度,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等要求,国家一系列政策为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支持。

主要举措 重视顶层设计。2014年5月15日,《湖北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学校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2.0版方案正式面世。办法对“助教岗位培养对象及主要任务”“指导教师基本条件及主要职责”“组织实施与考核”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明确了实施路线图。

突出系统推进。一是明确规定当年引进的没有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新教师,一律参加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二是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一帮一”结对。三是保证参与者待遇,青年教师的奖励性绩效按当年同职级教师奖励性绩效的平均数发放,指导教师给予专门的指导工作量。四是强化考核和激励,实施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考核合格者可独立承担课程的主讲任务,考核不合格者延长一次助教岗位培养期,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将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或解除聘用合同”。

注重不断优化。2014年9月学校开始实施这一制度时,针对个别青年教师在参与助教岗位培养的同时独立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情况,实行考核“一票否决”。2016年在指导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对参加培养的教师进行各种专题培训。组织助教岗位青年教师开展微格演练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学演练—教学反思”等实操环节,帮助受训教师掌握教学基本技能。2016年改变以教学学院为主期末随堂教学考核的方式,调整为以学校为主集中考核。

主要内容 以助教岗位培养制度为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研究制定《湖北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设有高等教育理论、校史校风、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教师职业基本素养、教学初印象、教学基本功、名师谈教学、榜样学习、拓展提升等9个板块22个具体专题。分别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专题工作坊、专题培训、教学沙龙等多样化的形式予以落实。

夯实助教岗位培养听课、备课、教学演练、教学反思等环节。听课时,强调新教师注意去品悟师生教与学的方法和技巧,体会课堂结构的安排、重难点的突破、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感受课堂的氛围。要求新教师听课后,认真思考和总结。备课时,要求新教师特别注意把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学习基础,注意选择适用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新教师借鉴和参考网络课程资源。高度重视教学演练和课堂试教,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集中演练邀请资深教学专家、校督导参与点评与指导;演练过程进行视频录制,供其回看和教学反思。

扎实开展教学理论基础、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新入职青年教师缩短职业适应期,掌握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形成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快速胜任课堂教学。学校以助教岗位培养为核心,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专题工作坊、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实操、优秀教师课堂观摩、教学演练、网培中心在线学习等多形式培训。学校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引导青年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加强“课程思政”。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2016—2019年,学校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交流、工作坊和专题讲座30余场,陆续推广微助教、学习通和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鼓励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坚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制度,定期组织“教学示范月”活动。2019年,在“教学示范月”活动中,组织教学效果好、教学竞赛获奖教师集中开展教学示范课。同时,还不定期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

主要成效 学校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的出台,形成学校制度保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导、教学学院主体、培养对象和指导教师互动、教务处和人事处协同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自2014年9月实施以来,学校进行了10期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共98人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独立授课资格。

助教岗位培养制度的实施,使青年教师适应期得以缩短,快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根据参加助教岗位培养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结果的统计,发现95%的青年教师评教成绩排在学院前50%。

2018年,学校土木工程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李青以助教身份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先后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2017年、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湖北省高校课程发展联盟举办的教学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所获奖项等次及数量在省内名列前茅。

据统计,目前学校已有100余名教师在近200门课程中开展智慧教学,近1.3万人次学生接受并逐步爱上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互动教学。2014年以来,学校按照建用结合的原则,建成在线开放课程25门,改造升级省级精品课程8门,其中19门已上线运行,2门课程在超星学银在线上纳入学分银行课程体系。学校近3年累计立项20项有关在线课程研究项目,获批省级教改项目4项。

持续改进

助教岗位培养制度的再优化

湖北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实施5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培养周期明显偏短且形式传统。线下培养占统治性地位,线上培训资源有限,线上线下混同培养稀缺。偏重于对教学“艺术”培训,辅之一定的“技术”培训,但对“德术”“学术”“仁术”等培训重视明显不够。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设定了比较详细的考核环节,根据权重评定考核成绩,然而却呈现出考核“大团圆”式结局。据此,学校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培养,继续强化“艺术”培训,重视“德术”培训。引导青年教师树牢“四个意识”,做好“三全育人”,争做“四有”好教师。加大“技术”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学习雨课堂、微助教等新型教学形式,掌握线上线下混同教学的技术技巧。注重“学术”培养,将教学研究和学科专业研究纳入培养体系。倡导“仁术”培养,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实行“教学导师+科研导师+实践导师”等多导师制,应用性强的课程尝试实行“学院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加大对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技术培训,推行智慧教学。加大青年教师在线培训资源建设和利用力度,丰富在线培训资源,组建专门的微信群,实行线上线下混同培训。

推行线上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线上考核主要以资料阅读、视频观看、研讨交流等为主要依据。注重全面考核和重点考核,实行师德、学术不端、培养第一阶段独立授课等三个“一票否决”。强调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过程考核要将主要环节纳入考核体系,结果考核要注重实效,将学生评价作为重要参数。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实施青年教师助教岗位培养制度,既是对新时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回应,又是破解现实困境的大胆探索。在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已经成为几代湖工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它星光灿烂、熠熠生辉,必将在新型工程大学的建设中留下动人的华彩篇章!

(湖北工程学院校长、教授 潘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