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人才是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范是根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确师范教育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全方位、多维度、科学化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师范强教之路,实现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对我国师范教育性质的规定,更彰显了坚持党对师范教育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强党建引领,将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落实到全过程,把师范教育作为推动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在实践路径上,要明确党政部门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职责,细化并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日常监管中,为推进师范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组织和机制支持。社会层面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增强公众对教师职业贡献的了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公正客观的教师评价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以优质人力资源为教育改革持续助力。学校层面首先应当塑造良好的师范教育育人环境,激发师范生的从教热情,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致力于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树立并主动肩负起“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其次,应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党建引领,可通过选配优秀教师任党支部书记、强化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方位协同提质
协同协作是在新时代构建高质量师范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对于师范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优质资源的合理共享、教育公平的强力保障、创新精神的有效激发具有重大意义。师范强教之路的协同协作根据协同对象、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国际开放协同、校际强弱协同、地方合作协同三个维度。第一,国际开放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培养肩负时代重任的教师,师范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开拓全球视野,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第二,校际强弱协同。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需求持续提升,教育供求的非均衡性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成为关键。为此,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组团帮扶”的形式对薄弱师范院校进行援助和建设,实现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师范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趋势的大规模、高效率提质举措。第三,地方合作协同。师范教育应根据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需求变化作出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为此,应广泛建立以地域为基础的协同模式,实现师范院校与教育实践基地的长期深度合作,构建联通高校、区域、社会与中小学的专业研究和师资培育平台,协同合作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优秀教师。
强化高等师范人才培养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院校要聚焦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着力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以优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助推高水平人才的自主培养和持续产出至关重要,高等师范教育的提质增效将成为强化学科建设、推进科研创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师范强教的核心突破点。目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虽初具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首先,在培养高等师范人才基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关注其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技能的培养;其次,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鼓励高等师范人才参与跨学科、高水平、专业化的教育研究任务,令师范生对专业领域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使之获得能够参与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的能力;最后,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优化科研和教学考核机制,鼓励高校教师持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完善教师教育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目前,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师范教育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但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第一,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按照当前制度规定,非师范生在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后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即可视为与师范生具备相同的教学能力。但实际上,非师范生所缺乏的教学实践经验难以通过备考过程得以弥补。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行业准入制度,针对非师范生从教建立岗前培训与实习实训制度,弥补教学实践经验缺失,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第二,优化师范院校评估指标,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支持师范专业招生实施提前批次录取。要完善师范生专业素养标准,确保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性;明确教师评价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明确师德师风建设标准,落实违法违规问题处罚细则。第三,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完善公费师范生准入与退出制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适度拓宽公费师范生准入渠道,加大二次选拔力度,招收更多优质生源就读师范专业;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应在政策指导下,守住公费师范生到校任教的政策底线,并探索公费师范生退出的可能性、时机与条件,完善公费师范生退出制度。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3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