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双导师”制,促进党支部协同共建发展——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案例

原创:张自卿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2-11-02 阅读量:0

一、党支部协同共建发展的背景及目标

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培育和发展党的后备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抓手和载体作用。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后分布于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在财务、审计等重要部门或岗位承担关键工作。培育、发展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提升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是我们培养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素养,干净、担当、有作为的共产党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院教工党支部有多名教授及副教授党员承担研究生课程,担任研究生导师,客观上具备从政治思想、专业能力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辅导的责任和便利条件。

教工支部和研究生支部协同共建是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通过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支部的协同共建,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党支部协同共建发展的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协同共建机制,强化制度保障与考评激励。健全的制度保障与考评激励措施是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协同共建的压舱石。支部通过选题辅导、课题申报讨论、联系参观企业、去事务所实习等业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参与协同共建的积极性,增强了双方协同共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了共建工作持续顺利开展。支部就协同共建的框架协议、共建方式等工作积极与学院领导进行沟通,取得了学院党委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支持,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外,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常态化指导。支部与研究生支部定期开展共建活动总结,将有益做法积极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2.建立“双导师”负责制,实行“一对一”定向思政帮扶,夯实协同共建基础。基于研究生群体学术科研、思政生活的特点,在协同共建组织形式上,以课题组或以科研团队为单位开展,团队成员之间彼此熟识,活动时间也便于协调统一。共建党支部坚持“以学术思政以指导,教学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研究生教学研究为基础”的科研导向。充分发挥了教工党支部在科研思政工作中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政水准,力争使研究生党支部“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科研思政活动。

3.重视在线思政学习,拓宽共建党支部协同共建平台。网络平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实现实时动态交流,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依托载体。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在疫情期间,能够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共建活动。共建支部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实现了支部师生在线上实时互动交流、共建信息的及时推送和有效宣传,同时还依托线上教育平台,在线上开展专题讨论和党务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党建交流活动。依托网络交流平台开展共建活动是对传统线下共建活动的有效补充,为党支部协同共建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党支部协同共建发展的特色亮点

1.建立“双导师”负责制,实行“一对一”定向思政帮扶。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是以科研为主的单一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更多的集中于党支部内的集体学习,缺乏针对性的“一对一”思政指导。“双导师”负责制,由专业导师担任主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由教工党支部内的优秀教师担任副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双导师”负责制既能减轻主导师的指导压力,又能够建立副导师对研究生的“一对一”定向思政帮扶教育,进一步强化两支部的协同共建基础。

2.拓展协同共建活动主题,丰富党日活动内涵。支部找准开展活动的着力点,在创新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将党日活动的重心更多地转移到贴近教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让这些活动成为双方党支部协同共建的载体和阵地。支部改变了单一的党务会议模式,积极开展室外党日活动。例如,通过支部共建,教工支部与研究生支部开展了事务所调研、科研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将党的理论付诸实践,让研究生党员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张自卿,系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