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作者:王祎敏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2-11-02 阅读量: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围绕理论武装等七方面明确任务要求,台账式推进落实。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对思政工作专门强调部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等作为评价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高校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强化高校党的建设,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推动新的探索与实践,努力开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作为高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的协同工作机制,最大发挥三者之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工作的班级建设模式,实现“1+1+1>3”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实现了一些成果目标: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突出党支部在育人环节中的核心作用;以组织建设为载体,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班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地位;以“三全育人”为抓手,使学院党团班组织相互协同,班级内部党务团务班务相互融合。改革以来,学院学生基层组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明显,学风持续向好。但因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很多制度性的工作需要时间和实践去逐步完善,最终高质量实现党建带团建促班建,一体化协同推进,形成育人合力。

一、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现状

1667359057180187.png

如上图所示,学院学生党、班、团设置及管理架构和运行模式为横纵贯通模式。以支部架构设置为基础,支部纵向贯通同一专业4个自然班。根据自然班党员数量按班级设2个党小组,2个党章学习小组,2个党小组按奇数年级和偶数年级对应指导2个团支部和班级。

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副书记一般由四年级班委会或团支部主要成员担任。党小组组长由责任心强的正式党员担任。每个党小组联系两个责任班级,包括本班级和一个低年级,形式为:大四党小组的责任班级是本班级和大二班级,大三党小组的责任班级是本班级和大一班级。支部副书记、党小组组长从三年级开始逐步进入培养环节,重点培养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干部。要求各支部在发展党员时,二年级秋季学期至少发展3名,保证支部核心骨干的培养不断线。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管理模式为:每名辅导员担任同一专业自然班贯通设置的本科生支部书记,对应地开展该支部所涵盖的4个年级自然班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就业、心理等辅导员九项职能范围的工作。另外,学院根据学校专项工作的需求,对所有涉及全院专项工作安排辅导员兼任,如由相对稳定的辅导员兼任团学、就业、资助、党建、心理、征兵等专项工作进行整体统筹。同时,针对本科生年级活动特点,每个年级设1—2名年级主任,负责做好年级事务的统筹规划安排。

二、未来工作推进探索

(一)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彻底打通,纵向管理

选配数量足够的优秀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是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不低于1:200比例,足额配齐配强辅导员职数,以我院为例,按照12个支部纵向全面打通辅导员四个年级一个专业的设置情况。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四个年级同一个专业班级的所有工作。所有专项工作直接落到支部。这就要求在辅导员的分工方面要有细致周密的部署安排,保证工作量相对均衡:可以设想,年级不再安排辅导员,专项工作根据工作负荷安排1至3名辅导员同时承担(新老结合,利于工作传承)。另外在班主任配备方面,大一开始就配备好专业班主任最好,并明确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分工,摸索解决辅导员津贴问题。

(二)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厘清关系,构建制度

建立完善党团班一体化组织制度机制,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是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

党委组织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共同研究制定党团班工作协同的机制和措施,分别出台对三类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意见,纳入各类组织建设管理的文件、制度、规范中,统筹开展学生党员、团员的教育工作,集中统一要求,依靠制度推进协同工作,使党团班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层面保障协同机制发挥作用。工作实际中要划分各组织活动界限,厘清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之间的边界、交集和层级关系,如“三会一课”与“三会两制一课”,分别要由党支部和团支部展开,组织和评议上可以分别展开,但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党团结合,将辐射延伸到班级每个同学,使协同作用更加明显。

(三)工作运行规范方面:重心下移,纵深发力

以党、团、班学生干部选配和班级建设工作规范化为重点,构建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标准化组织育人体系是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重点。

班长和团支书要列席所在专业党支部的重要会议,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组织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班团负责制度,稳步推进将党小组建在班上。落实党员责任宿舍、党小组责任班级,新生入学后挑选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副班主任,指导班级工作。

班委会和团支部定期进行交叉任职,建立党团班联席会议制度。一方面,党支部定期听取团支部的工作汇报,及时掌握班级团员的新舆情、新动向,在风险管控点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保证团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参加到班级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给予班委会工作正确的指导和帮助。遇到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如班级评优、班委换届选举、推优入党、班费使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工作需要党支部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参与讨论集体决定。党员要接受班级全体同学评议,确保集体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学生党员进入毕业班之后,所联系的低年级班级内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多,新发展的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将承担起新一轮对接低年级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持续进行党团班协同,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与传承延续。

(四)考核监督方面:严格考核,有效监督

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规范开展对基层组织和三支队伍的建设和考核评议是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保障。

1.严格党员发展。将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严格把关,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标准,加强党员入党前后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的奉献意识与服务基层的影响力。定期组织党支部副书记培训,提高支部的理论素养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加强监督考核与民主评议制度的有效落实,建立全体党员评价手册,按期开展评议并将结果放入学生党员档案。

2.严格班长、团支书遴选。原则上班长、团支书必须由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或者重点培养,在逐渐发展为学生党员的过程中成为独当一面的班级引领者。普通学生申请入党时原则上必须有担任校院学生干部的经历,入党后,必须担任低年级联系人。

3.严格学生干部考核。党支部每学年按照党支部考核评价的要求,开展民主评议考核工作和述职工作。团支部书记、班长按照班集体建设实施细则及校级团委有关要求,定期向班级述职,做好班务公开,接受班级同学的监督和评议。述职评议结果将与综合测评中的学生干部社会工作附加分挂钩,并对优秀的党团班基层组织和主要负责人予以奖励,对软弱涣散组织进行整改,对评议末位的干部进行约谈教育。

4.严格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把辅导员班主任所带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工作完成情况、所带班级的学生思想状况、综合素质、安全稳定、党员发展情况、学业成绩、就业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考核成绩作为年底绩效分配、评优选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党团班集体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实现“大思政”背景下党团班协同育人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永葆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