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农业强国“大思政课”

原创:田玉敏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23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涉农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善用“三下乡”社会实践,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讲好农业强国“大思政课”,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一、宣讲“三农”政策,统一思想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党和国家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已经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下乡”社会实践将思政课堂从学校延伸到乡村基层,大学生深入乡村基层,行走在田间地头,用乡村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宣传阐释党和国家“三农”政策,讲好大国“三农”故事,立足国情农情,用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认识“三农”问题,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实现路径,深刻认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战略内涵,体验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跃升和农村面貌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增强内在认同,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转化为建设农业强国的行动。

二、厚植“三农”情怀,实现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种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大思政课”,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讲清“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之理,厘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的逻辑关系,讲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战略内涵,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引导学生把道理转化为信心、信念、信仰,实现价值引领。

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和胸怀,需要培养和内化。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为载体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和内化情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涉农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厚植“三农”情怀上的重要作用。心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注重价值观塑造,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和农民生活,增强对土地的深情、对乡村百姓的热爱,在内心播下“爱党、爱国、爱农”的种子,厚植爱农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而矢志奋斗的内在精神动力,立志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三、传承中华农耕文明,赓续文化基因

建设农业强国,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筑牢农业强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蕴含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涉农高校肩负着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时代使命,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耕读教育,把教育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农事体验,把以“耕”为基础的劳动实践与以“读”为本源的价值文化教育相结合,将耕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合时代特征与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强固耕读教育的鲜亮底色,续写耕读教育的时代答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注重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理念,保护传承农耕文明,赓续文化基因,汲取农耕文化营养,感受农耕文明的可贵,体验劳动之形、农耕之美,自觉做农耕文明的保护者、传承者、创新者,在传承创新农耕文明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融入农业强国建设,践行使命担当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人才,希望在青年。青年人才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大学生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三下乡”社会实践是责任,也是使命。随着我国就业人口的增加和就业率的下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建设农业强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施展才干、实现梦想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全面了解建设农业强国的人才需求,激发大学生不仅要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豪气,而且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融入农业强国建设,将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践自觉,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成长,在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中淬炼,提升服务“三农”事业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职业定位,锚定人生发展方向,扎根乡村基层,在乡村希望的田野里筑梦,更好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理想,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担负起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责任,谱写农业强国的青春乐章。

(作者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