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原创:张雅光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0-20 阅读量:0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新征程上,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雷锋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尽深情,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青年中弘扬雷锋精神,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的极度相信和敬仰,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其中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日记字里行间都饱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炽热情怀。“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一心”二字表明了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纯朴的热爱,鲜明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雷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父母去世,不幸成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让雷锋亲身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雷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念扎根心田、融入血脉,坚如磐石,使他从一个孤儿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崇高信仰锻造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表现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和行为。雷锋一心为国家着想,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升华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雷锋一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信共产主义,这种崇高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一切考验的精神支柱。

服务人民和助人为乐

雷锋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始终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好事,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与忠于人民相统一。人如何度过一生才更有意义?雷锋认为:“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种经典又富有哲理的回答是雷锋高尚境界的真实写照,充分体现着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雷锋并不追求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一件件平凡小事中解决群众之难。雷锋精神的根基和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无私奉献是雷锋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体现着共产党员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了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这种奉献精神源于共产主义信仰对于雷锋个性品格的塑造与升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雷锋以无私奉献践行为民初心,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真谛,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雷锋一生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把工作当作快乐,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每一项工作,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去。雷锋身上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个人与国家相结合,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放在首位。“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这种甘当螺丝钉的态度,用“挤”和“钻”的钉子精神,使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他“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雷锋当过农民、工人、战士,在每个平凡岗位上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凭借着这种敬业精神,雷锋在有限的生命和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发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永不懈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做贡献。

传播和践行雷锋精神

信仰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信仰是灯,是照亮前行的路。雷锋一生始终忠诚于党、奉献祖国、建设社会主义,怀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无限向往,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把共产主义信仰信念化为具体的行动,这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信念教育的生动案例。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的信仰信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政治走向。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用初心和使命砥砺信仰,用理论和历史坚定信念,用实践和前景增强信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大力发扬雷锋精神,确立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不断谱写青春乐章。

(作者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