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个相统一”全力打造思政金课

原创:房强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17 阅读量: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同时针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出“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要求,成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和最高原则。

一、“以生为本”,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总体要求,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政治的过程中还必须做到“两个紧密结合”,即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理逻辑,用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严密逻辑说理让学生感悟真理的“魅力”;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学生具体思想特点和既有知识基础,以学生感兴趣、能听懂的道理分析和学理论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切实感受到思政课所带来的“亲和力”与“获得感”。例如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理论知识基础可能相对薄弱,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对国家制造业发展及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关注度较高,在讲述课程时就更多会以大国重器、工匠精神、首创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为例,激发学生们讨论交流,同时也会强调我们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其实也是要讲政治的,增强学生们对理论的自觉认同。

二、善用教材,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政课作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具有深刻的知识性,但相比于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更具有鲜明的价值性。这就要求上好思政课必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就劳动教育而言,要科学把握劳动教育同思政教育在价值观引领与知识传授上的本质一致性,这就要求用好国家统一编写的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会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论述的部分文本原原本本做解读,另外也会向学生们介绍学校新开设的劳动教育本科专业。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我校设置劳动教育本科专业,旨在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堪当大任的劳动教育师资,这都足以说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不易,感受我们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不易,珍惜幸福生活并矢志艰苦奋斗。

三、用好案例,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正如前文所述,思政课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思政课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天然”地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觉得与自身专业无关,考前复习就能及格不至于挂科;二是觉得思政课就是报喜不报忧的“工具”,与现实社会实际脱离,反而因自身知识基础的不牢而对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潮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学生,要敢于回应错误观点和思潮,不回避问题。这对思政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知识储备、教学经验、经历阅历等),另外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一节课甚至一个学期课程就能够解决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承认过程的存在,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至少没做到实事求是。事虽难,但总要开始去做,接续努力,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也就能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对科学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认同。这一点从一些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中是可以证实的,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很多同学会对思政课有不一样的认识,在今年的实践课程中会邀请已毕业优秀学生进入课堂分享思政课学习中的经验,也争取联系升学和就业暂时失利的同学总结教训。

四、“跳出课堂”,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具有深刻理论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就理论讲理论肯定也不是一堂好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直是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抓手,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论性和实践性效果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学中做”还是“做中学”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能在对科学理论系统把握、理性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思政科目成绩理想且参与学校、社会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一致认可;但也有部分工学类专业学生单纯从思政课成绩上看上去并不亮眼,但心中热爱党和国家,拥护大政方针且在专业领域参加技能比赛,同样也应该得到认可。

五、形成合力,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有着统一要求,但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学科专业、兴趣特点方面有所差异,这就决定了思政课教学要注重分类培养,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思政教育模式。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相向而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发力就非常有必要。如果可以的话思政教师长期给某一专业或某一学院学生上课对于了解学生,善用学生关注的多种要素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有帮助的。在有限的教学经历中,针对一个授课合班的不同专业,我会根据学生意愿建立“备课小组”,小组中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在教学设计环节会尽可能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增强针对性。

六、教学相长,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教学相长”,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双重属性。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从思政课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必须的。教师要熟读教材、了解教材,对教材知识体系架构进行创造性“学生化”讲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科学性、现实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出来,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政治方向、课堂教学纪律和课堂教学节奏具体把控,引导学生在关键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教师主导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指标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占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讲演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参与式等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空间。

七、问题导向,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这里所提到的灌输是科学方式下的灌输,单纯依靠自主选择主动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就思政课而言,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是严谨的、科学的,对学生而言,从表面上看没有吸引力,科学灌输是必要的。启发式的教育则能锦上添花,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教学内容的问题导向,形成问题切入、启发诱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讲授方式与教学风格。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及时对学生的参与给予积极回应。

八、活用资源,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三全育人”“大思政课”这些表述本身就说明思政课绝不仅是覆盖思政课教师、教材、课堂各环节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也是包含学校教育教学(校园文化、课程思政、学生社团等)各个环节的隐性教育,唯有切实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才能使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价值引领的良好效果。

聚焦“八个相统一”是把思政课打造成“第一主课”“思政金课”的关键,要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需求、学校实际、教师自身素养和学生知识思想特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才能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