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交融,打造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课程

原创:杨丰坡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2-14 阅读量:0

情和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个十分重要且密切相关的要素,二者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共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指事物的规律、道理,是影响人们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的知识体系。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是最具感染力的思想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发挥情的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理的因素的作用,实现情与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整体合力。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机制,既是契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诉求,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要求,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是“情与理相契合、相磨合、相符合的动态过程,其本质是情与理在教育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情与理协调发展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过程”。以下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情理交融机制,从而打造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课程。

一、情感熏陶与理论阐释相统一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熏陶是指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以达到培养某种特定情感的目的,具有触动性和渗透性。理论的阐释指通过理论的阐发、解释和论证,进而使受教育者将理论内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逻辑说理性和引导性。外辱与内忧、沉沦与奋进、悲情与激情等等主题交织的中国近现代史是最容易唤起人们感情的一段历史,非常适合创设历史情境来感染学生。比如,笔者曾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课堂教学中创设“国都三陷”这样一种情感熏陶情境:国都是一国主权的象征城市,可谓国家最重要的“脸面”,而近代中国的国都曾三次失陷于敌手,分别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并血腥屠杀中国人民,日军攻陷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不到八十年间“国都三陷”,这对于一个再小再弱的国家来讲都是屈辱透顶的事情了!遑论几千年来执东亚文明之牛耳的泱泱华夏大国呢!这有效激发了学生普遍的扼腕忧国之情。而从理论阐释方面来说,纲要课兼具政治属性和历史属性,要“从历史中讲政治”,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内容厚度上讲清讲透历史经验与“四个选择”,从理论深度上讲清讲透历史经验与三个“为什么”,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

二、情感汇聚与理性导引相统一

相同的情感体验能形成情感同频共振与思想共识。理性的导引则引领方向和道路。理性的导引与情感的汇聚功能互补,情感汇聚是理性指引之基石,理性导引是情感汇聚之方向。在纲要课教学中,应当把情感的汇聚和理性的导引相统一,引导受教育者培育爱国之情、萌生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课程的“情感主线”,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逻辑主线”,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统一起来,构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大“主线支柱”,并以近代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著名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为切入案例,直击学生灵魂,燃起其爱国之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迁移与认知固化相统一

情感易于波动,变动不居。善于利用情感的迁移效应,有助于加速认知的进行。认知则属于理性的范畴,因其表现形式的固定性和影响因素的相对确定性,对人的思想意识具有固化作用。在纲要课教学中,教育者要发挥情感的迁移效应,运用“人—情效应”“事—情效应”,引发受教育者对相关的人物与事件的感情。同时,通过道德褒贬、行为实践、新知识的巩固实现对受教育者认知的固化。在这方面,纲要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要发挥好、运用好。尤其是针对高校学生这一青年群体,应多举一些“青年历史人物”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比如24岁的林觉民写下“乐牺牲吾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绝笔信,毅然加入进攻总督衙门的行列,壮烈牺牲;28岁的共产党员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大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以身殉志。

四、情感调适与思想统合相统一

情感的调适可以利用情感缓释人的心理困惑、思想冲突,而思想的统合则将零乱纷繁乃至矛盾冲突的认识、观念整合统一。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但不成熟,在面临一些矛盾与冲突时,在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时,可能会出现思想困惑、心理失衡等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宣泄和调节作用,可以开导和化解他们的思想疙瘩和心理问题,进而调控他们的行为。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先导性的特征。思想的统合能把分散、零碎乃至矛盾冲突的思想观念整合为合乎逻辑的体系化认识。思想作为具有先导性的价值系统,能够以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表达统一青年学生的观念,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促使偏离正确轨道的观念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情感的调适与思想的统合功能互补有利于巩固青年学生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因情的加入而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情因理的导引而更具方向性和价值性。思政课教师既要言之有理,又要以情动人,打造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课程,从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作者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